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国内保险 >> 正文内容

平安健康险:从“小切口”做好“大文章” 推动商业健康保险与健康管理深度融合

来源:证券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24年10月25日

    本报记者 冷翠华

    “推动商业健康保险与健康管理深度融合。”这是今年9月份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也被业界称作保险业新“国十条”)针对健康险发展提出的明确要求。

    平安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平安健康险”)作为专业经营健康险的保险公司,是如何在实践中推动商业健康保险与健康管理深度融合的?从社会层面和公司经营层面看,二者融合的意义何在?近日,平安健康险党委书记、董事长朱友刚,以及平安健康险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助理林晟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解答。

    “管”好体重可使多方受益

    近日,平安健康险联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推出业内首款数字化减重管理方案。

    这是平安健康险从体重管理这一“小切口”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实践,也是关系着人民健康的“大问题”。

    减重管理方案备受业界关注,主要有几方面的原因,一是体重水平与人体健康状况密切相关,体重异常特别是超重和肥胖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部分癌症等慢性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二是调查显示,我国居民超重肥胖形势不容乐观,亟需加强干预,予以改善;三是减重需求大,减重成功率低且易反弹。

    朱友刚表示,平安健康险的数字化减重方案通过医险合作的方式,依托大数据模型,对用户进行全面专业评估,并在科学减重的基础上,将减重目标与游戏融合,通过阶梯式奖励用户的每一次改变,能助力用户养成健康生活习惯,实现有效减重、快乐减重。

    “健康保险既有金融属性,也有风险管理的属性。同时,健康保险也是民生和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做健康保险,就要做专业的医疗健康管理者、健康医疗服务的倡导者,而不只是提供简单的保障。”朱友刚表示,抓好体重管理这个“小切口”,积极参与“体重管理年”活动,共同促进大众身体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

    与此同时,从公司经营角度看,作为一家健康险公司,高度重视并积极参与大众的体重管理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林晟表示,首先,从客户画像来看,平安健康险的主力客群年龄在35岁到55岁,这个年龄段超重的比例将近50%,高于社会平均水平,因此,公司客群和超重群体高度重叠,可以说,参与体重管理就是服务公司客户,帮助他们做好健康管理。这也是将公司的发展融入国家战略的举措之一。

    其次,数字化减重管理方案有一个重要功能,即可以进行数据的沉淀和积累,从而支撑保险公司持续进行产品的升级和创新,更好满足消费者需求。此外,通过体重管理不仅能有效提升客户的健康水平,降低生病风险,而且还会降低公司经营风险,助力稳健经营。反过来,公司经营持续改善,则可以继续提升保障水平,更好回馈客户,从而形成正向循环。

    事实上,进行体重管理,已经成为国家层面的大事。今年6月份,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6个部门联合制定了《“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雷海潮表示,要通过体重管理这一“小切口”,推动慢性病防控这一事关人民健康的“大问题”逐步破解。

    启动标准建设助力行业规范发展

    在“体重管理”“全民减重”等概念火爆的同时,我国健康产品市场快速增长,日趋繁荣,但也面临产品质量良莠不齐、市场秩序混乱等问题,亟需建立配套的健康产品评价与管理规范。

    在此背景下,平安健康险与北大医疗和中国保健协会近日联合启动健康产品评价与管理规范建设,共同助力消费健康行业规范化、标准化发展。该管理规范针对健康生活类、亚健康保健类以及专业辅助调养类这三大健康品类,打造三类规范标准。

    启动健康产品评价与管理规范的必要性何在?林晟表示,前期调研发现,我国消费健康品类市场发展迅速,预计到2030年市场将达1.6万亿元,消费者的需求从膳食均衡、基本保健向抗衰老、提精力需求进阶。与此同时,健康品类持续增加与相关标准缺失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这也正是平安健康险等三方联手启动健康产品评价与管理规范建设的重要原因。

    林晟认为,预计健康品类相关标准的建设和完善,将给市场带来多方面变化,一是促进市场公平良好竞争环境的建设,二是更好保障消费者权益,从安全标准、质量规范以及适用性指引三个层面,助力消费者对健康产品买得放心,用得正确。

    正如《“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到,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共建共享、全民健康”,是建设健康中国的战略主题。在此进程中,保险公司是重要的参与者,推动商业健康保险与健康管理深度融合,不仅有利于提升大众的健康水平,也必将使公司自身发展受益。

分享:

来源:证券日报

责任编辑:无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