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赣州金融网 作者:龙南农商银行 发布时间:2023年06月21日
本站讯 龙南农商银行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和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的战略部署,围绕普惠金融“量增、面扩、价降”的改革目标,以“四大工程”为抓手,建立起普惠金融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长效机制,为全面助力乡村振兴贡献金融力量。
整村推进工程
普惠金改推进以来,龙南农商银行对全辖94个行政村开展整村授信,将城区划分为69个网格,由城区8家支行网格化管理。至2023年5月末,已完成整村授信的行政村走访面达到90%以上,已授信4.24万户,授信面达到48.43%,其中授信面最高的支行达到70.15%,授信面最低的也有32.71%;全辖用信客户3.77万户,用信面为36.3%,用信率最高的支行达到57.43%,最低的为21.65%。按照省联社贷款客户三年翻番战略要求,到2023年末贷款客户数将达到4.38万户,普惠金融的覆盖面、可得性和便利度得到极大提升。
金融知识下乡工程
金融知识下乡工程主要围绕金融夜校、金融知识进校园和送戏下乡三个方面实施。一是金融夜校。利用晚上的时间,客户经理深入村组,组织举办金融夜校,覆盖每一个行政村。2020年普惠金改以来,先后举办金融夜校200余场,参与人次4万余人。二是金融知识进校园,开展多种形式的金融知识进校园活动,如高考志愿公益填报讲座、小小银行家、金融知识微微课堂等。三是送戏下乡。与龙南市剧团合作,组织编排节目,在每个乡镇每年至少举办一场送戏下乡活动,员工自编自演的快板深受当地群众的好评,已累计送戏下乡30余场,发放宣传单10万余份,广泛宣传金融政策、反诈骗、反假币、维护金融消费者权益等金融相关知识。
金融服务“五进”工程
为认真落实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工作要求,龙南农商银行结合实际,制定金融服务“五进”工程具体举措。按照“客户缺什么补什么,要什么送什么”的原则,组织全行员工大走访、大营销,积极走出去,走进村组、走进商圈、走进社区、走进企业、走进机关,做到“三见一进”,即见人、见房、见表和进系统,将走访中收集的客户信息全部录入客户系统。同时,与龙南市委组织部联合开展全面向农村基层党组织派驻金融辅导员,“一村一员”,每周至少一次驻村办公,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金融辅导员加入村级事务微信群,与客户积极互动,做到“广交微信友、广入微信群、广发朋友圈”。按照“请进来”的思路,广泛与企业、学校、社区、政府部门等组织开展共联共建活动,将业务宣传、产品推广、业务拓展嵌入其中,实现党建资源与业务资源整合、优势互补。至2023年5月末,各支行、支部已签订共建联建协议155份。
数字普惠工程
创新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加大了对手机银行、网上银行、云服务的宣传和推广,至2023年5月末,互金客户数达14.5万户,较普惠金改前新增7.48万户,增长了近一倍,人口覆盖率达45.5%。转型升级建设普惠金融服务站113个,实现了“村村通”,电子替代率达97.75%,居全省前列。坚持“数据多跑路、客户少跑腿”的理念,优化线上渠道,简化贷款流程,大力推进线上产品转换,30万元以下贷款全部可线上发放。搭建金融“百福生活圈”应用平台和异业联盟平台,构建完善了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全方位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目前已实现异业联盟合作商户730多家、“百福通”聚合支付有效商户数量6400多个。大力推广了“校园通”业务,入驻教育机构86家,实现公立教育的全覆盖,2022年缴费笔数达到13.61万笔,缴费金额1.14亿元。“银医通”向农村延伸,实现全市公立医院全覆盖,2022年缴费笔数达到32万笔,缴费金额1800万元,初步构建起农商银行特色“百福生态圈”。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