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国内保险 >> 正文内容

新能源车险落地满周年 高赔付难题尚待破局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22年12月26日

    “今年续保后,我的车险换成了新能源汽车专属的保险,确实让人安心了不少。”上海新能源车主秦先生感慨道。

    上海证券报记者在调研中发现,随着近年新能源汽车销量、保有量迅猛增长,对于新能源汽车保险保障的需求也呈放量趋势。自去年12月27日新能源汽车商业保险专属产品(下称“新能源车险”)上线以来,新能源车险已经成为新能源车主安心出行的必备保险保障。

    超5000亿元的新能源车险市场空间是保险公司的一大机遇,但新能源汽车赔付率高的现状亦是一种挑战。如何在降低赔付率的同时,提升产品服务质效,实现保险公司与新能源车主的双赢是业内关注焦点。

    新能源车险成车主必选

    记者近日走进上海市浦东新区一家新能源汽车品牌4S门店看到,不少顾客正在大堂咨询新能源汽车情况。与去年不同的是,在选保险的环节,销售人员向车主推荐的是新能源车险。

    “新能源汽车投保新能源车险,这是各大保险公司的统一要求。”4S门店的销售人员告诉记者,新能源车主现在最关心的就是对三电的保障。

    三电即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电机、电控。在去年12月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的《新能源汽车商业保险专属条款(试行)》中明确规定,新能源车险主险责任包含电池及储能系统、电机及驱动系统、其他控制系统。

    在新能源车险出现以前,新能源汽车与传统燃油车共用同一车险条款,无法保障新能源汽车的特殊风险。上海新能源车主陈先生对记者说:“新能源汽车对三电要求比较高,所以只有买新能源车险才能让我放心。”

    车主李先生今年新买了一辆新能源汽车,他向记者展示了自己的新能源车险保单。保单颜色和新能源车牌一样是绿色,首年保费5471.64元,承保险种包括新能源汽车损失保险、新能源汽车第三者责任保险等。

    超5000亿元的大市场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不断提升,打开了新能源车险市场巨大的增长空间。

    东吴证券非银研究团队预计,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1167万辆,保有量达3693万辆,保费规模达1865亿元,占车险总保费比例约为18.7%;2030年保费规模将达5309亿元,占车险总保费比例约为34.9%。

    为抢占这一“蓝海”市场,各家保险公司都在积极布局。据公安部交通管理局统计,截至2022年6月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约1001万辆。而作为我国财险业的头部公司,中国人保财险今年上半年承保新能源汽车约183万辆,保费收入约82亿元。

    中国人保副总裁兼人保财险总裁于泽曾表示,“公司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战略发展机遇,早在行业新能源示范条款开发期间就着手大数据应用技术的储备,通过与电池供应商、新能源车企等多方合作,加强数据资源跨界融合,实现对新能源客户使用性质等用车行为的精准识别,制定了更加明晰的定价策略。”

    如今,新能源车险正迅速普及全国,如何为消费者提供更满意的产品和服务,成为保险公司应该考虑的问题。首都经贸大学保险系副主任李文中认为,保险公司要加强产品销售、服务等工作,一方面尽可能地控制新能源汽车专属保险的成本,降低产品费率;另一方面提升消费者的消费体验,增强对新能源车险的认可。

    解高赔付难题需各方合作

    机遇与挑战并存,高赔付率是新能源车险健康发展的一大阻碍,解决这一难题需要各方合作共赢。

    中国太保产险长期理赔数据显示,新能源汽车的赔付率及出险频次均高于传统燃油车,究其原因主要为以下两点:一是新能源汽车与燃油车的驾驶方式存在区别导致部分车主的驾驶熟练度不高;二是部分新能源汽车企业处于发展初期阶段产品性能还在不断完善过程中。

    为解决新能源汽车赔付率较高的问题,降低前端车主驾驶风险是保险公司应对方式之一。中国太保产险副总经理席于林表示,从提供事后的保险理赔服务变为事前的出行风险管理服务,这是目前该公司正在探索的服务之道。

    据了解,结合多年积累的行车数据,中国太保产险推出了新能源车安全驾驶评测系统,通过场景化互动问答采集客户驾驶行为数据,采用大数据算法,为用户进行出行风险指数测评,尤其对急加速、急刹车、不安全跟随、激进转向、使用辅助驾驶以及新能源车驾驶年限低的车主提供安全驾驶建议。

    在李文中看来,要解决赔付率高这个问题,需要从新能源汽车的开发设计上花功夫,通过不断改进设计来降低风险。而这不是保险公司独自能够解决的问题,可以通过加强同新能源车企的合作,利用自身的风险管理经验与优势,从降低风险角度出发为车企提供改进建议。

    有业内人士认为,保险公司与车企合作或将成为未来的主流方式。由于汽车厂商掌握更多的驾驶行为数据,为差异化定价、风控提供了技术基础,有可能实现一人一车、一车一价的个性化车险产品,将大大促进新能源车险的发展。

分享:

来源:上海证券报

责任编辑:无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