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财经评论 >> 正文内容

金融委“点名”大宗商品 透出关心信心与耐心

来源:证券日报    作者:赵子强    发布时间:2021年04月12日

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下称“金融委”)日前召开第五十次会议,强调“要保持物价基本稳定,特别是关注大宗商品价格走势”。笔者认为,金融委的这一表态至少透露出四方面信息。

 

第一,大宗商品价格涨幅大,上涨速度快。

 

不管是从大宗商品期货还是现货来看,涨幅都较为可观。而透过2021年3月份中国大宗商品指数,也可以发现大宗商品的回暖。该指数3月份为102.1%,较2月份上升0.4个百分点,是2020年12月份以来的最高点,表明国内大宗商品市场运行形势明显回暖,行业经营状况有所好转。各分项指数中,销售指数止跌回升,供应指数和库存指数均自高点回落,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各商品销售指数全面回升。

 

而全球大宗商品从2020年4月份以来就开始持续上涨,截至上周五收盘,布伦特原油、LME铜、沪螺纹钢累计涨幅分别达到143.25%、81.13%、57.32%,尤其是美元计价的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涨幅巨大。这样的暴涨自然引发关注。

 

第二,大宗商品涨价有向CPI传导的可能。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董莉娟对3月份CPI和PPI数据分析后认为,存在大宗商品对PPI的推动、以及向CPI传导的迹象。

 

从环比看,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3月份PPI上涨1.6%,涨幅比上月扩大0.8个百分点。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2.0%,涨幅扩大0.9个百分点。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上行,带动国内石油相关行业价格涨幅扩大,其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价格上涨9.8%,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价格上涨5.7%,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价格上涨5.3%,涨幅分别扩大2.3个百分点、0.8个百分点和3.2个百分点。受进口铁矿石价格上涨、国内工业生产和投资需求上升等因素影响,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上涨4.7%,涨幅扩大2.4个百分点。近期国际市场铜、铝等有色金属价格上涨较多,推动国内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上涨4.5%,涨幅扩大3.0个百分点。上述5个行业合计影响PPI上涨约1.27个百分点,占总涨幅的八成。

 

CPI方面,从环比看,3月份CPI由上月上涨0.6%转为下降0.5%,但下降主要由食品提供,非食品价格则上涨0.2%,涨幅比2月份回落0.2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0.18个百分点。其中,受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影响,汽油和柴油价格分别上涨6.6%和7.3%。

 

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上游企业有利,但持续的高价可能伤害整体经济和民众生活。从历史数据来看,PPI和CPI有一定的正相关,PPI上行大概率会传导至CPI,尽管当前我国正处于猪肉价格下行周期,导致CPI上行相对温和,但是这一风险点事关民生,必然会引起金融委的高度重视。

 

第三,大宗商品涨价金融政策有应对空间与能力。

 

本次金融委会议强调“特别关注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可以想象,如果未来大宗商品价格走势超出容忍区间的话,可能会有政策调整,而且这种政策调整有效的概率较大。

 

首先,央行可在投放长期基础货币的同时等量回收短期基础货币。如此一方面可扩大商业银行放贷能力,尽量满足制造业企业购买原材料所必需的增量贷款;另一方面可以稳定股市良性预期,监管部门通过适度放宽制造业企业股权再融资政策,使企业有能力保持资产负债表健康,平衡融资成本。其次,央行可以加大中小微制造业企业信贷直达力度。最后,有专家建议可以利用期货市场的现货交割库,在中国期货市场开办“常设大宗商品现货拍卖市场”,以强化中国现货需求对国际期货价格的影响力。

 

第四,大宗商品料将转入平衡市。

 

金融委的特别关注还透露出对全球大宗商品趋势并没有到达无法接受的阈值,即大宗商品涨价趋势已逐步放缓并有转向可能。

 

鲁证期货研究报告认为,目前海内外供需关系错配推动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的因素正在逐步退却,通胀压力或在海外供给的持续恢复过程中获得趋势性缓解。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此前表示,全球流动性宽裕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可能通过贸易、金融等渠道向国内传导,但这种传导影响总体上是有限的、可控的。

 

笔者认为,金融委对大宗商品价格走势的特别关注,透露了其对民生的关心,对市场自行调整的耐心,对政策掌控能力的信心。相信认真观察的投资者会有自己的结论。

分享:

来源:证券日报

责任编辑:无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