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财经评论 >> 正文内容

理性看待“明星”效应
切勿盲目“跟风”投资

来源:证券时报电子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21年03月29日

    当明星公募基金经理调研的个股都被市场资金“热捧”,股价一飞冲天,这样的“跟风”投机要谨防“掉坑”。
 
    3月24日晚间,国际医学公告,易方达基金经理张坤在3月23日以电话会议的形式参与公司的调研。消息披露并经传播发酵后,国际医学受到市场高度关注。3月26日,国际医学股价在无其他利好消息的情况下,实现强势涨停。类似的情况还出现在获诺安基金蔡嵩松调研的晶瑞股份,获景顺长城刘彦春调研的汤臣倍健等个股。
 
    近年来,公募基金的市场号召力在不断增强,背后是公募基金的赚钱效应得到了普通投资者的广泛认可,尤其是部分“明星基金经理”所在的基金。公募基金也出现一波“追星潮”。
 
    毫无疑问,作为A股重要机构投资者,公募基金经理一举一动都广受关注。但凡事皆有度,过犹则不及。一则调研线索便引发投资者追捧,带来大量资金涌入,这样投资行为属于典型的“跟风”投机。
 
    记者认为,抢筹明星基金经理调研的个股之前,投资者应该先厘清下面问题。
 
    首先,调研活动仅仅是投资决策前的一个过程。通过调研,能够进一步了解公司目前实际产品生产和销售情况,对公司的发展情况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印证从财务报表等其他渠道获取的信息,为后续投资决策时提供依据。但是调研不等于买入,调研后也有可能放弃投资。
 
    其次,正确看待“明星”效应,“跟风”投机风险大。就算是过往实力表现优异的基金经理也存在遭遇“滑铁卢”可能,这样的例子在A股并不少见。其中,今年春节过后,A股出现震荡,前期市场火爆的机构抱团股纷纷调整,不少布局其中的明星基金出现较大幅度回撤。
 
    诚然,明星基金经理调研线索能给投资者在筛选个股方面提供一定的信息参考价值。若将此线索当成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则属于“刻舟求剑”。投资者还是应该立足于上市公司的基本面进行投资,切勿盲目跟风。

分享:

来源:证券时报电子报

责任编辑:梅茜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