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财经评论 >> 正文内容

光伏产业链涨价卡住了谁的“脖子”?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    发布时间:2020年08月12日

    当通威太阳能8月10日宣布再度提升单晶电池价格时,一句“活久见”成为业内人士对近期光伏产业链价格上涨的普遍评论。
 
    这场从今年7月份开始上演的光伏产业链涨价潮,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并引发终端市场的强烈反应。有光伏经销商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突如其来的涨价已经“乱了”组件现货市场,不少光伏项目已经考虑延后甚至停工。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在本轮涨价中,下游终端企业成为“最受伤”的一方:一方面在整个光伏产业链中,越靠近用户环节的利润空间越低,来自上游的涨价压力会进一步压缩终端市场的利润空间;另一方面,利润空间受到挤压,将影响下游电站投资开发商的积极性,终端市场的整体热情降温,最终“反噬”整个光伏产业链。
 
    “这次涨价会造成下游企业不能承受之重。”晶科能源副总裁钱晶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认为,应对由短期供需失衡造成的短期涨价,需要供应链上下游包括政策制定方的共同努力,将影响降至最低。
 
    组件厂商“两头难”
 
    “现在拿不拿得到组件都是一个问题,项目也干不起来。”一家光伏电站投资企业负责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产业链涨价来势汹汹之下,“开工赔死、不开工等死”的悲观情绪显现。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几家光伏企业处了解到,本轮涨价潮让处于制造环节末端的组件厂商以及靠近用户市场的终端企业苦不堪言。
 
    一位不愿具名的国内某一线光伏企业人士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因上游涨价导致组件报价目前存在一定的“乱象”,尤其是某些组件代工企业已经停掉了订单,导致合同无法正常履行。
 
    国内光伏产业上一轮的持续涨价出现在2016年三季度末。
 
    彼时,国产多晶硅料(一级料)创下阶段性新低后迎来反弹,随后带动单、多晶硅片价格短暂性上涨。但2018年,由于光伏产能集中释放,产业链迎来大幅降价。以多晶硅料为例,截至本次产业链涨价前夕,国产多晶硅料(一级料)近两年的价格降幅为66%。
 
    在平价上网的大背景下,光伏产业链本轮的涨价的确有些“疯狂”。
 
    截至8月7日,国产多晶硅料(一级料)的最新不含税报价约88.23元/公斤,较6月底的报价上涨51.67%。值得一提的是,这一价格与2018年第四季度和2019年一季度的价格水平相近。
 
    因多晶硅料市场供需关系的转变所导致的涨价很快传导至硅片、电池片端。上市公司隆基股份、通威股份纷纷因多次上调产品价格,而站上了“风口浪尖”。
 
    7月下旬,隆基股份两次上调硅片价格,其最新报价为:单晶硅片P型M6175μm厚度(166/223mm)3.03元/片,单晶硅片P型G1175μm厚度(158.75/223mm)2.9元/片,较6月底的报价分别上升15.65%、14.62%。
 
    通威太阳能则纷纷上调了单多晶电池价格,其最新报价为:多晶电池(金刚线157mm)0.60元/瓦,单晶PERC电池(单双面156.75mm)0.95元/瓦、单晶PERC电池(单双面158.75mm)0.97元/瓦,单晶PERC电池(单双面166mm)0.97元/瓦,较6月底的价格分别上涨20%、21.79%、21.25%、21.25%。
 
    与此同时,来自光伏玻璃、银浆、封装胶膜、焊带、铝边框等辅材料价格集体“水涨船高”,进一步助推了产业链的涨价潮。涨价压力堆积到了组件厂商身上。
 
    “这次涨价对组件厂商的影响很大,不得不通过涨价来分散压力。”前述光伏企业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组件厂商在涨价潮中扮演着两头难的角色,一来需要直面上游硅料、硅片、电池片以及辅材等涨价所带来的压力;再者,组件厂商直接与终端市场打交道,提价势必会受到来自终端的施压。
 
    不过,此轮光伏产业链涨价也让光伏企业“垂直一体化”的话题升温。
 
    “组件企业需酌情考虑未来战略从追求市占率到适度提高自己的垂直一体化程度。”钱晶表示,本轮涨价卡住了组件厂商、下游企业的“脖子”。
 
    终端市场怎么办?
 
    光伏产业链近期的涨价节奏有些出乎意料,这使得来自产业链的呼声渐起。
 
    上调硅片价格时,隆基股份回应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时强调,其被动调价并非谋求短期利益。隆基股份品牌总经理王英歌表示,“面对短期内多晶硅和辅材价格的全面上涨,隆基股份愿意与产业链一起共同面对,充分沟通,协同克服挑战,做好价格和市场发展的平衡,经营好产业生态。”
 
    “供需压力平衡后,价格会回落,恢复甚至低于之前水平。”钱晶也呼吁光伏产业供应链上下游包括政策制定方应共同努力来应对此次出现的短期涨价现象,并预测今年10月至11月,产业链的价格会回归到一个正常的位置。
 
    一位新能源行业资深分析师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今年上半年绝大部分光伏企业因疫情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业绩出现下滑。位于制造端上游的光伏企业通过此轮涨价实现产品量价齐升,修复盈利,也是维护企业自身利益的正常行为。
 
    其进一步指出,在本次涨价潮中,龙头企业目前并没有被发现有恶意干扰市场的行为,价格的上涨是市场行为。因此,在这场全产业链的涨价潮中,寄托于产业链上下游通力合作、协商价格调整来分散成本压力似乎并不现实。
 
    以通威股份为例,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7.39亿元,同比增长16.2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10亿元,同比下降30.35%。
 
    疫情导致上半年光伏行业需求下滑,硅料、电池片价格出现较大幅度下降,通威股份光伏业务的盈利相对承压,毛利率下滑。
 
    然而,如果要解决短期价格上涨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多方的通力合作却又不可避免。
 
    钱晶从四个方面提出建议:对于下游电站企业而言,在可能情况下,将项目推延至明年;对于政府而言,能否适度放宽并网期限,给行业一缓冲期,让下游开发企业在承压能力范围内,将项目能继续执行避免打击以后的投资热情;对于组件企业,特别是头部一线组件制造商,酌情考虑未来战略从追求市占率到适度提高自己的垂直一体化程度,让未来发展更可持续、自主;对于专业设计院,在项目规划时,可适度开放规格设定,太僵硬的采购标准只能让垄断造成的涨价损失让下游企业承担。

分享: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责任编辑:梅茜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