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财经评论 >> 正文内容

货币调控将更突出宽信用精准化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20年05月27日

    26日,央行重启暂停近两个月的逆回购操作,打消了货币调控可能边际收紧的市场猜测。为实现“六保”“六稳”,货币调控可能更加突出两大方面:实现宽信用和调控精准化。这也是稳健的货币政策将更加灵活适度的题中应有之义。
 
    央行26日开展1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2.2%。尽管量不大,却是4月以来央行首次开展的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作为近年来使用频率最高的货币政策工具,央行逆回购操作持续近两个月的停摆,打破先前被固化的货币调控螺旋式宽松预期。加之中期借贷便利(MLF)连续两个月缩量续做,5月MLF和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均持稳,市场开始担忧货币调控会边际收紧。
 
    货币调控取向并未改变。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2日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综合运用降准降息、再贷款等手段,引导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明显高于去年。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创新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务必推动企业便利获得贷款,推动利率持续下行。“更加”“明显高于去年”“持续下行”,从这些用词不难看出,货币政策实施力度是要加大而不是降低。
 
    这是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所需。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及外部环境变化影响,今年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艰巨,需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同发力。
 
    随着疫情防控取得显著成效,前期货币调控的节奏将回归常态。展望未来,货币调控可能从两方面着手。
 
    一方面,政策重心更加聚焦“宽信用”。“引导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明显高于去年”,不仅强调了调控力度要加大,也指明了调控着力点和要达成的效果。同银行体系流动性的多寡相比,实体经济融资可得性更能体现货币政策效果。此前货币信贷政策的关键词可能是“宽货币”,今后可能是“宽信用”。
 
    另一方面,工具手段更加注重“直达性”。今年以来,结构性工具与总量工具同样被倚重,而且比以往力度更大,实施效果已见成效。一季度货币政策报告指出,再贷款再贴现精准助力抗击疫情和经济社会发展。往后看,无论是纾困民企、扶持中小微企业还是脱贫攻坚,都需增强货币信贷调控精准性。不断提升精准金融服务需求,将促使货币政策工具和调控手段继续创新,特别是能直达实体经济。

分享:

来源:中国证券报

责任编辑:梅茜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