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财经评论 >> 正文内容

补贴粮食的钱去哪儿了

来源:证券时报    作者:余胜良    发布时间:2020年05月12日

    政府补贴对农民增收没有多大好处,对促进农业现代化好处亦有限,只是会维护一个产量。
 
    余胜良
 
    中国政府在粮食中补贴巨大,除了按耕地面积补贴之外,还按照产量进行补贴。
 
    前者大约100多元/亩,是直接补贴,后者是隐性的,主要体现在收购环节,而且力度比直接补贴要高不少。学者和种植者习惯于盯着政府出台的保护价做研究,如果政府粮食收购价格高,就认为是保护粮食种植积极性,粮食产量要提高。
 
    政府是现在粮食交易的最大收购方,几乎支撑起粮食贸易的半壁江山。政府在粮食收购上是赔钱的,政府在农民新粮收获后,会以保护价收购,所谓保护价一般都会高于市场价。政府储存粮食两三年后,粮食价格又有所折扣,如果粮食像房价那样上涨,那政府可能还会赚钱,但是这么多年粮食价格都超级稳定,如果将通胀考虑在内,粮食价格一直是稳中有跌。
 
    尽管政府有补贴,农民收入也不高。如果种大田作物的话,华北平原一亩灌溉条件良好的土地毛收入大概在2000元每年的水平。所以,农业不赚钱,农民在土地里一年忙到头,相当于锻炼个身体。
 
    政府补贴对农民来说更像一个钓饵,聊胜于无而已。稍微有点能力的农民还是会离开农村去城里讨生活,农村盖个房子也要二十万左右,在土里刨不起房。
 
    补贴不会让农民赚到钱,换一种说法,正是因为不赚钱,才给了补贴,以此鼓励农民种粮积极性。
 
    这里要分析的,正是补贴的作用,以及补贴的最终去向。
 
    补贴的作用是提高了粮食产量,并让粮食价格更低。这点很明显,政府提高粮食收购价格后,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都会有所提高。这就是以政府兜底的方式,变相地提升了粮食总价值。这部分粮食总价值中,就包含了给农民的补贴。
 
    粮食总产量提高,变相会让粮食价格更低,这是因为,粮食吃不完之后变成了库存,虽然临时提高了价格,但是这部分库存总是要投放到市场,总是要冲击市场,所以会成为粮食价格的长期压制因素。
 
    假设没有补贴,粮食产量下降,那么农民收入还有可能升高。这是因为,农民减少粮食产量后,粮食处于紧平衡状态,粮食价格升高,而农民种地成本不会同步提高,农民净利就会有可观增幅。
 
    政府不会让粮食处于紧平衡状态,也不想让粮食涨价。很多物品可以涨价,但是粮食不能。肉蔬菜贵了可以少吃,但粮食贵了也不得不吃,所以肉蔬菜涨价好几倍,老百姓也就发几句牢骚而已,而粮食涨价,则民怨沸腾。
 
    政府已掏了真金白银,一定会有个流向,看起来补贴粮食的钱是到了农民腰包,但如果细细分析的话,这些钱,通过转移的方式,最终流进了下游,到了消费者那里。
 
    尽管今年关于缺粮饿肚子的舆情汹汹,但农业是过剩产业,粮食不缺,只要粮食不缺,对粮食的补贴,就一定会转移到消费者手中。
 
    每个国家都在保护自己的本土农业,发达国家也给农业补贴也不少,这些补贴造就大宗粮食的低价格,中国以低价格进口粮食,就是在享受发达国家的补贴。
 
    为什么有的补贴落进甲方手里,有的行业补贴落到乙方手里?
 
    中国很多产品享有出口退税政策,这个退税也被计算在利润之内,彼此都很清楚,退税就变成了压低价格的一部分,我国外贸产品很有竞争优势,但是外贸企业竞争激烈,只能维持一个还过得去的利润。这其实是看双方在产业链里的固有地位,有优势的一方会享有补贴。在粮食进口中,中国是有优势的一方。
 
    民众特别喜欢政府进行补贴,专家也希望政府多补贴一些,特别是对农业,这其实是对弱势产业不得已的做法,对农民增收没有多大好处,对促进农业现代化好处亦有限,只是会维护一个产量。
 
    (作者系证券时报记者)

分享:

来源:证券时报

责任编辑:梅茜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