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国内银行 >> 正文内容

激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潜力 银行业多举措支持企业复工复产

来源:金融时报    作者:左希    发布时间:2020年03月04日

  近日,在国新办召开的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和加大对个体工商户扶持力度新闻发布会上,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表示,目前,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面临用工难、开工难、产业链配套难等问题,资金压力也比较大。对中小微企业提供适度优惠支持,可激发实体经济主体活力,有利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利于促进金融可持续发展,畅通经济金融良性循环。

  专家认为,此次疫情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但值得关注的是,当前经济运行的积极因素正在不断积聚,疫情防控相关行业强劲增长,新产业新业态潜力得到充分释放,市场供应充裕,市场情绪逐步趋向平稳。

  疫情向下、产业向上。在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的关键时期,银行业如何发挥自身作用,根据行业企业受疫情影响的不同程度做好精准帮扶?在疫情期间和疫情过后,又该如何从政策和行动两方面更好地服务和支持实体经济恢复发展?

  专项信贷支持一二产业复工复产

  “疫情对于第一、第二产业的冲击相对来说主要由于延期开工所致。随着有序复工复产,这类企业比较容易回到正轨。”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武雯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针对这类企业,银行应积极主动对接相关领域优质中小企业需求,帮助其早日恢复运行。

  当前,全国大部分地区已经有序复工。2月24日,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强调,要支持政策性银行对制造业当中的中小微企业、外贸当中的中小微企业,还有春耕备耕和生猪生产产业链上的中小微企业加大信贷支持。

  记者从国开行了解到,该行设立了人民币总体额度为1300亿元的专项流动资金贷款,用于支持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企业尽快复工复产。此外,国开行还特别加大了对基础设施补短板、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等重点领域的融资支持力度,今年以来向实体经济领域投放信贷支持已超过3700亿元。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也于近日推出优惠配套政策,服务疫情防控和企业有序复工复产,措施主要包括1200亿元专项信贷额度支持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单列生猪全产业链发展贷款计划100亿元等,截至2月29日,已审批相关贷款554.58亿元。

  除信贷支持外,武雯表示,建立专属服务机制,创新供应链金融服务,通过灵活调整授信额度、缩短审批期限等,同样是行之有效的措施。

  新网银行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金融监管部门应适当调整不良贷款率等监管指标和“两增两控”等考核要求,为金融机构服务中小企业创造更好条件。

  “在前期,银行业金融机构与实体经济共克时艰,普遍采取下调利率、减免利息等措施。未来,应采了取多方面措施,进一步降低银行资金成本,拓宽各类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的负债来源,增强银行业为企业提供优惠利率的主观能动性。”董希淼说。

  多措并举缓解“三产”负面冲击

  除第一、第二产业外,住宿餐饮、物流运输、文化旅游等行业和大部分线下服务业是受疫情冲击明显的行业。

  目前,随着各地有序复工复产,上述行业也在重整旗鼓。“疫情对于消费服务业的冲击可能会集中于上半年。银行可以有针对性地扶持疫情严重区域内部分中小企业,适当延长贷款展期、降低贷款利率、增加临时额外透支额等,帮助中小企业发展。”武雯说。

  董希淼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他表示,受疫情影响,一些企业面临无法按时偿还利息、无法按时发放员工工资等问题。对于这些企业,银行一方面可以减免利息、费用,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优化信贷流程、提供贷款优惠利率等手段,支持受疫情影响较大行业企业渡过难关。此外,要合理运用专项再贷款。

  2月26日,人民银行为支持配合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在原有3000亿元专项再贷款的基础上增加5000亿元再贷款再贴现专用额度,向重点领域、行业和地区倾斜。在现有支持领域基础上,重点支持复工复产、脱贫攻坚、春耕备耕、禽畜养殖、外贸行业等资金需求,并加大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旅游娱乐、住宿餐饮、交通运输等行业,以及对防疫重点地区的支持力度。

  扶持新业态 促消费提质扩容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疫情给经济带来冲击的同时,也为新的商业模式提供了发展机遇,甚至催生了新业态。

  “在未来中长期发展中,银行应重点把握‘新兴消费’(5G技术应用场景、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网络教育等)和‘健康类消费’(绿色食品、药品、卫生用品、健身器材的生产销售等)领域的投融资需求。”武雯表示。

  工业和信息化部在近日印发的《关于有序推动工业通信业企业复工复产的指导意见》中提出,要大力促进市场消费提质扩容。支持新业态新模式,丰富5G+、超高清视频、增强现实/虚拟现实等应用场景,推动发展远程医疗、在线教育、数字科普等,带动智能终端消费。加大生物医药、高端医疗器械、医疗机器人等大健康产业投入力度,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

  2月25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食品经营司稽查专员陈谞表示,下一步,将针对疫情期间外出就餐和外出采购食品有所减少的实际情况,鼓励线下食品企业发展线上经营,补足线下经营减少的短板,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鼓励电商平台实施更大幅度的减免优惠措施,给广大消费者和平台商户带来更多实惠。

  由此可见,在线下业务遭到严重冲击的同时,新零售和线上服务、在线教育等行业迎来发展机会。与此同时,医药、电商与信息技术等行业同样逆势而起。

  “对于医药、电商和线上服务行业,确实会迎来一些发展机会,对于这些发展前景看好的行业企业,银行肯定要加大支持力度。”董希淼说。

  中国银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李佩珈、博士后李义举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同样表示,面对疫情,商业银行要发挥金融稳定器作用,加大逆周期支持,为抗击疫情贡献金融力量。银行业应辩证看待疫情影响,着眼长远,积极优化和调整信贷结构。未来,应把握结构性机遇,加大生物医疗、基础设施、在线教育和新经济领域等领域信贷支持。

分享:

来源:金融时报

责任编辑:郭豫亮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