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建言打破行业垄断 优化营商环境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9年11月25日
11月23日,多位专家在由财政部、北京市政府、世界银行主办的“优化营商环境高级别国际研讨会”上表示,营商环境在一定程度上是政府治理体系和能力的体现,要明确政府在营商环境中的主体责任及界限。同时进一步放宽基础产业和服务领域市场准入,鼓励公平竞争,打破行业垄断。
明确政府主体责任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书记马建堂指出,要进一步完善政府部门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行政许可证明事项清单、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职业资格资质认定目录清单、政府基金及行政事业性消费目录清单。要更加注重各类清单之间的衔接性、一致性,以及清单事项梳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杨开峰表示,政府要在平等协商的前提下,通过与市场主体和社会主体凝聚共识、建立互信、厘清边界,提升营商环境建设的协同治理能力。
在提高政府服务效率方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表示,要加快建设全国一体化的政务服务平台。坚持联网是原则,扎实做好地方平台部门专网独立信息系统的整合接入工作,推进审查事项、办事流程、数据交换等方面的标准化建设,推动政府数据对社会开放,让数据变成活水资源。
此外,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李稻葵还强调,中国政府不能满足于硬指标的提高,更重要的是提高软环境,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包括地方政府经济管理部门的积极性,真正为市场经济服务。
放宽市场准入
营商环境改善永远在路上。
马建堂表示,还要深入推进简政放权,进一步放开各种准入的许可。在市场准入方面,进一步压减负面清单,加大“证照分离”的改革力度。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指出,在放宽准入、鼓励公平竞争方面,我国还面临很多挑战。放宽技术产业准入,打破行政性垄断。石油、天然气、通信、铁路、金融等领域,对于降低基础性成本有积极效应。同时还要进一步放宽服务业准入,医疗、教育、文化、娱乐、体育等领域还可以继续放开。在对外资放开之前,首先要对内资放开。
王一鸣表示,要鼓励社会资本投入重点项目和发起设立股权投资基金,鼓励投资项目引入非国有资本参股。同时,要确立竞争中性原则,在要素获取、准入许可、经营、运营、政府采购和招投标等方面,对各类所有制企业平等对待,提高民营企业使用土地、资金等要素的机会和可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