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都县防范非法集资监测预警特色做法
来源:赣州金融网 作者:于都县金融局 发布时间:2019年11月12日
于都县以建立健全立体化、社会化、信息化的风险监控体系为目标,切实发挥监测预警工作机制预判风险、遏制大案、维护群众利益的重要作用。
一、以落实重点任务为契机,压实责任无盲区堵死角。
该县以落实27项重点任务为契机,全面压实属地和行业主监管部门责任。一是消除监管责任盲区。对未明确主(监)管部门的行业领域出现网上融资活动的监管责任明确正式下文由县市监局履行行业监管职责。二是出台行业日常监测预警措施。各行业主监管部门根据行业特点制定,全面落实行业监督管理责任。三是创新监测方式。建立案件高发的投融资类市场主体准入会商机制,由县市监局牵头公安局等单位,整合部门力量,对“沃信投资”、“国通非融资担保”等名称或经营范围中含有但不限于“投资、资产、资本、股权投资(基金)、财富(财务)管理、投资咨询、融资租赁、非融资性担保、互联网金融”等类似字样的市场主体开展市场调查、现场检查、公安初查等综合措施,共同杜绝监管死角。
二、以常态化宣传为抓手,提升群众识别非法集资能力。
该县紧盯重点行业领域、防范重点行为、突出保护易受侵害重点群体,抓好常态化宣传工作。创新举措、纵深覆盖。一是高频率进行风险提示。全年对线上P2P、线下民融登、交易场所、电子商务平台、两头在外的总部经济企业等高风险发出6次风险提示。二是有效整合资源,推进宣传工作制度化、常态化。将宣传融入县级培训计划、日常业务办理、精准扶贫、棚改拆迁,推动不同层次、不同群体宣传教育的全覆盖。把握公园、广场、车站、银行网点、公交站台、城乡客运等人口密集区域这些宣传主战场,突出电子显示屏和融媒体等进行公益宣传,注重发挥媒体、监测点的作用,运用新兴媒体交互、即时、快捷的传播优势,创新“互联网+”宣传方式,通过官网官微、投放微信朋友圈等提高宣传覆盖面和影响力,全面提升群众识别非法集资能力。
三、以信息化技术为平台,构建监测预警天罗地网。
该县汇集以监测预警平台为核心的信息化平台监测,融合群众举报、网格化等社会化手段,以提升群众识别能力提高举报率为主的社会化监测、以网格节点体系形成的网格化监测等渠道发现的风险线索。
广开思路,不断拓宽信息来源渠道,在全市率先将新成立的医疗保障局纳入处非领导小组,充分发挥医疗保障系统的人员参保信息大数据核查作用,特别是在离退休人员群体中布设“千里眼”网格员和在参与投资理财等群体中选取信息灵通的“顺风耳”网格员,处非办能第一时间掌握各种涉嫌非法集资的相关线索和动态,第一时间做出回应。常态化开展处非、公安、市监、网信等部门综合分析研判,实现线上线下信息互为补充、交叉验证,全方位抓取、识别和预警风险,构筑防范非法集资的“天罗地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