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金融时报 作者:李国辉 发布时间:2019年05月07日
央行5月6日宣布,决定从5月15日开始,对聚焦当地、服务县域的中小银行,实行较低的优惠存款准备金率。对仅在本县级行政区域内经营,或在其他县级行政区域设有分支机构但资产规模小于100亿元的农村商业银行,执行与农村信用社相同档次的存款准备金率,该档次目前为8%。央行表示,约有1000家县域农商行可以享受该项优惠政策,释放长期资金约2800亿元,全部用于发放民营和小微企业贷款。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陈冀表示,此次对聚焦当地、服务县域的中小银行实行较低的优惠存款准备金率,由11%降至8%,与农信、农合等持平,主要在于贯彻落实4月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对于“建立对中小银行实行较低存款准备金率的政策框架,促进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的要求。此次部分降准释放长期资金约2800亿元,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进一步激活聚焦当地、服务县域的中小银行对于支持民营和小微企业的积极性。同时,此次定向降准是差异化存准率政策框架建设过程中的实际操作。
考虑到中小银行的范围包括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农信社等,而此次降准所针对的县域农商行和小型非县域农商行只是中小银行一个较小的子集,因此本次降准适用的机构范围和释放的资金规模都较为有限。与降准释放的流动性本身相比,此次降准的时点选择和背后的政策信号更加值得关注。
就实施的时点来看,中信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明明认为,2012年后央行从未在5月份实施降准,虽然前期已经对中小银行实行较低存款准备金率政策框架进行了多次讨论,但本次降准仍然十分突然。考虑到内需边际放缓,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加,经济复苏动力有所减弱,本次定向降准更加凸显了政府逆周期调节的决心,平抑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波动。
“从中小银行存准率优惠入手,是因为中小银行与民营、小微企业的‘近邻’关系。”陈冀表示,目前,除了大型银行和股份制银行以外的中小银行的小微信贷已在行业中达到50%以上的占比。优先对中小银行采取差别化的监管政策,有利于更加直接地增加小微金融供给,有助于进一步填补金融机构尚未覆盖充分的“空白”。
临海农商行副行长洪权告诉记者,此次定向降准将对该行释放约9亿多元资金。在资金用途上,洪权表示,资产在100亿元以下的县域农商行本身投向就是小微和“三农”领域,所以这9亿多元资金肯定还会流向这些薄弱领域。
浙江云和农商行业务管理部总经理虞昶也认为,央行此次将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的银行范围划定为“对仅在本县级行政区域内经营,或在其他县级行政区域设有分支机构但资产规模小于100亿元的农村商业银行”,是因为这部分农商行目标客户就是小微企业。以云和农商行为例,目前该行对公信贷客户100%为小微企业。
长期以来,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主要集中在民营和中小企业。陈冀表示,在去年一轮政策之后,企业整体融资成本下行缓慢,很大程度上与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状况改善较慢有关。主要原因在于前期经济下行压力较大,金融机构受制于流动性和信用风险偏好的影响,难以较大力度地放手支持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
“目前资金成本是百分之四点多,近年来银行利差的确不断收窄,但考虑到县域农商行与当地经济的共荣关系,同时,银行前几年也有一定的积累,在当下企业经营遇到瓶颈的背景下,一定程度让利给企业也是银行可以且应该做到的。”洪权说。
在政策鼓励下,大型银行也开始涉足小微领域,其较低的资金成本对中小银行造成一定冲击。但洪权认为,这种冲击仍在可接受范围,是市场化竞争的一部分。在他看来,大型银行做小微主要是采取抵押方式,中小银行有更灵活的模式,并在小微信贷领域多年深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整风险偏好,并更多使用信用贷款、担保等模式,开展差异化竞争。另外,他强调,鉴于小微民营企业的风险偏高,银行必须高度重视贷后管理。同时,洪权也表示,除了银行自身的下沉与让利,风险补偿需要有一定激励,例如财政补贴、担保力度加大等。
虞昶也表示,希望能对农商行、农信社等扶持民营小微企业“主力军”银行给予长期可持续的政策支持和配套扶持,使中小银行有更多信贷资金用于扶持实体经济。
“此次定向降准等于给了市场一个信号,优惠存款准备金率的框架已经上路,未来还会持续推进。对于按照政策方向加大落实力度的银行,未来可能享有更大力度的流动性支持。尤其是通过降准,增加中小银行中长期可用资金,这些都将持续提升增信用实效,提升银行信贷服务中小微民营企业的水平。”陈冀说。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