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监会:截至11月底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31%
来源:一财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4年12月24日
近日,银监会召开2015年全国
银行业监督管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银监会认为,2014年,
银行业改革开放取得重点突破。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取得新突破,首批5家民营银行完成批筹,其中1家已批准开业;新设14家民营控股的非银行
金融机构,新增108家民间资本占主导地位的村镇银行。银行业务治理体系4项改革进展顺利,各主要商业银行均已建立同业业务专营部门,453家银行建立了
理财业务事业部,设立了信托业保障基金及管理机构。
2014年,小微和涉农
贷款继续实现“两个不低于”。据银监会数据,全国49个
金融机构空白乡镇、2308个城镇社区和318个小微企业集中地区增设了银行网点,50多万个行政村实现了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
至于钢贸等重点领域的风险,银监会指出,重点领域风险得到缓释,较好地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钢贸、煤贸、铜贸和
担保圈、
担保链等业务风险逐步缓释,信托、
理财、影子银行和过剩产能风险得到控制,矿产资源集散地、房地产风险集中区、违法金融集结带等区域性风险得到遏制。
不过,国内商业银行的不良
贷款率依然维持升势。今年前三季度,国内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为1.16%,而截至11月底,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已经升至1.31%。此外,银监会数据还显示,截至11月底,商业银行资本回报率和资产回报率分别为19.78%和1.35%;成本收入比下降到28.87%,同比降低1.34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保持在229.7%的较高水平;资本充足率提高到12.93%,同比增加0.75个百分点。
至于在
经济新常态下国内商业银行发展的特征,银监会要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充分认识银行业新常态的五大特征,积极应对新常态下的风险挑战,系统研究新常态下的市场机遇,促进新常态下银行业的新发展。一是充分认识贷款增速回稳的趋势,加快调整发展战略。由“讲增速”向“讲转速”转变,由“讲数量”向“讲质量”转变,由“讲占比”向“讲战略”转变。二是充分认识存贷利差收窄的趋势,积极转变盈利模式。研究向管理要效益,向定价要效益,向风控要效益,向服务要效益。三是充分认识社会
融资方式转变的趋势,大力提升创新驱动能力。要探索利用信息技术加强业务创新,加强非信贷和表外业务创新,加强负债业务创新,加强信贷业务创新。四是充分认识不良贷款反弹的趋势,切实防范化解风险隐患。及时核销不良、积极盘活不良、争取重组不良、探索转化不良。五是充分认识“宽进严管”的趋势,强化守法合规经营。强化合规意识、风险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
此外,会议提出,2015年银行业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主动适应
经济发展新常态,全面推进银行业改革开放,全面推动金融法治建设,全面强化金融风险管理,全面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至于全面深化银行业改革开放,银监会指出,支持民间资本多渠道进入各类银行机构。扩大民营银行试点范围,加快出台民营银行发展指导意见,完善民营银行持续监管框架;扩大消费金融公司试点范围,广泛吸收符合条件的民间资本参与;扩大村镇银行民资股比范围,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发起设立村镇银行,提高民间资本占比;扩大民间资本参与机构重组范围。推进银行业金融机构混合所有制改革,拓宽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的渠道。积极推动银行业务管理架构改革,提高银行专营化水平。深化事业部制改革,促进“部门银行”向“流程银行”转变;推进专营部门改革,实现业务合理集成,缩短经营链条,缩小管理半径;探索部分业务板块和条线子公司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