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智慧阿思达克通讯社 作者: 发布时间:2014年10月13日
大智慧阿思达克通讯社10月13日讯,两位消息人士向大智慧通讯社独家透露,央行正在紧急调研银行委托贷款和承兑汇票的余额变化情况,要求各中心支行于10月14日前上报相关数据与分析。
一位了解此事的消息人士称,央行是在10月11日通过电话传达的通知,并未下发正式文件,亦未说明调研原因,“算是临时紧急调研”。
另有央行地方支行人士证实了上述消息,他表示,“11日下午接到省中心支行的电话通知,要求我们下周一(13日)前上报辖内委托贷款和承兑汇票的余额变化情况,这么一句话,没有其他任何说明,我们也不清楚紧急调研的目的。总行要求各中心支行是下周二(14日)前上报。”
业内人士猜测,央行此次紧急调研,不排除与影子银行有关。大智慧通讯社日前从央行人士处独家获悉,央行拟构建影子银行的监管体系,正在进行前期调研。
IMF最新发布的《全球金融稳定报告》认为,影子银行问题在中国比较突出,其融资增速已达到银行信贷增速的近两倍,需要监管者们更为密切地监测。
《报告》并指出,在中国,委托贷款、信用贷款是构成影子银行社会融资的主要部分,且都游离于受到高度监管的银行体系之外。此外,中国的影子银行还包括公司债券和银行承兑汇票,后者指由银行开立担保函,它的客户可以用来为交易融资。许多迹象表明,有一些业务(如对公司的贷款)从传统银行转移到非银行部门。
委托贷款方面,央行披露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8月,我国新增委托贷款将近1.65万亿元,占社会融资规模达14%,这一数字创下今年2月以来的新高。2013年委托贷款新增2.55万亿元,同比多增1.26万亿元,相当于2013年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的28.6%,新增规模达到2012年的近两倍。且需要注意的是,2013年末委托贷款的余额高达8.2万亿元,而2011年底委托贷款余额仅4.96万元,两年时间激增65%。
虽然委托贷款正式的监管办法尚未出台,但其中的风险,早已经引起了监管部门的关注。央行在2013年金融稳定报告中曾指出,“部分上市公司为追求高额收益,盲目发展非主营业务,通过银行贷款和发债等方式融入低成本资金,用于发放委托贷款或购买理财产品,不仅可能导致上市公司主业空心化,影响实体经济发展,当贷款项目或理财产品出现风险时,还可能将风险倒灌回银行体系”。
今年以来,委托贷款的监管政策也在逐渐加码。大智慧通讯社此前独家报道,央行近期先后下发《关于将委托贷款信息全面纳入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通知》和《关于规范委托贷款统计相关事宜的通知》,要求将委托贷款信息全面纳入金融信用基础数据库,信息报送存在问题的机构应于2014年底完成整改工作,并要求财务公司确保在2015年上半年完成正式接入工作;同时,央行规定金融机构发放的银团贷款纳入普通贷款核算,不得计入委托贷款。
与此同时,继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在年中工作会议上表态下半年“研究出台委托贷款管理办法,规范委托贷款业务”后,上海银监局9月下发《关于对异地在沪中小商业银行委托贷款调研的通知》,摸底各行委托贷款现状并征求意见。
承兑汇票方面,央行货币政策报告显示,2014年6月末,全国银票承兑余额为10.2万亿,比年初增加了1.2万亿,同比增长11.4%,上半年承兑的发生量为11万亿。在金融机构中,12家股份制银行是银行承兑汇票发行的主力,2014年6月末的数据股份制银行余额是4.54万亿元,约占市场总量的44.5%,五大行余额是2.1万亿元,约占市场总量的21%,其中金融机构为3.56万亿,约占市场总量的35%。
浙江一家城商行分行行长向大智慧通讯社表示,尤其对中小银行来说,做承兑业务很积极,主要因其带动保证金存款的增长,对银行对公存款贡献大,但也存在客户以虚假购销合同和增值税发票等方式,套取银行资金,风险不小。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