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
乡镇农村硬币流通现状及对策 |
作者 |
肖南文 |
调研背景 |
在小面额货币流通中,硬币与纸币相比具有优越性的一面:流通次数多、使用寿命长、不易磨损、能提高货币整洁度、降低发行和流通成本,且小额货币硬币化是我国货币发行的方向。然而,在实际操作当中,贫困地区却存在硬币不畅的问题,甚至在乡镇农村拒收硬币都已成不争的事实,群众不愿持有和使用硬币。除大中城市外,县辖乡镇农村硬币的流通量很小,使用环境窘迫,流通渠道不畅的问题日益严重。 |
调研时间 |
2010年06月 |
![]() |
1、硬币的使用渠道单一。除大中城市在商场、超市、大医院、公交车等场合使用硬币较为普遍外,而在我县县辖乡镇农村缺乏硬币使用环境和渠道,一些投币电话也逐步被大量的IC电话取代,基本上投币电话销声匿迹。 2、硬币宣传工作有待加强。调查中发现,长期以来,基层人民银行和金融机构多则重于大面额人民币和人民币反假宣传,而忽视了发行流通种类硬币推广的宣传,造成公众认识上偏差,改变不了长期以来偏好纸币习惯,甚至有的群众在商品交易时找零钱宁可要破烂不堪的纸币,也不愿接受硬币的现象,致使许多适用硬币的地方没有普及使用。再加上金融机构对推广使用硬币的认识上不到位,工作主动性不强,积极性不高,没有在所辖区域网点大力投放和推广使用硬币,致使投放的硬币数额很小,大部分硬币积压在业务库中,全县金融机构将近有20多万元硬币滞留在业务库房内。 3、商业银行经营成本大幅增加。大部分县级人行发行库撤并后,基层金融机构现金调运主要是到附近县或直接到其市行调运。由于路途遥远,调款数量大,加之押运力量有限,调回的现金以大面额为主,硬币调运量偏少。其原因:一是调运成本增加,调运硬币要比同等面额的纸币耗费更多的人力和车辆;二是回笼成本增加,主要包括硬币清分、复点、包装等环节的成本;三是专用清分、复点设备以及配套设备价格昂贵。据统计,一台硬币清分、复点设备价格在十几万元,并且维护费用过高。因此,部分商业银行从本部门利益考虑,对硬币使用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办理硬币业务成本高,效益低,不愿或少办理硬币兑换业务,造成了硬币兑换难,致使硬币需求量较大的居民,如个体经营者、小商贩、乡镇小形超市不能及时的从银行窗口兑换硬币零钞。 4、清分包装难度较大。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流通中硬币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目前硬一元、硬五角、硬一角有四套、五套、五套(05版)三个版别,同券别的三套版别硬币的大小、重量、厚薄规格不统一等因素的影响,给清分、包装增加了难度。由于目前各商业银行硬币回收仅仅停留在手工操作水平上,大大增加了劳动强度,也影响了工作效率。并且手工清分,复点,从准确率和质量上,很难达到人民银行五好钱捆的标准,难以上缴人民银行发行库。 5、包装难以规范,投放回笼不畅。目前回笼硬币包装捆扎难,方法不统一,不象纸币有规定的包装袋和包装箱规格,而硬币的投放和回笼不规范的包装极易出现散乱及长短款现象,且不宜搬运摆放,给硬币出入库带来极大不方便。近年来发行新版的1角硬币造成同面额硬币厚薄大小不一,混版包装长短不齐,以给硬币包装带来新的困扰,更不利于规范化管理。再加上对硬币回笼入库规范包装等至今尚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可操作性强的制度和办法,致使回笼的大量硬币不能顺利进入第二次流通。 |
|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转到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