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渐成熟资源融合是趋势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 发布时间:2018年06月19日
文/徐维维
不可否认的是,近几年来体育旅游市场成熟度逐渐提高。
从供给端来说,以往一般只有世界杯、奥运会这样的世界级赛事产品,实际销量不高,体育旅游更多是一个噱头。但近年来OTA会专门设立体育赛事的主题游平台,包括国际马拉松、摩托车大奖赛等大大小小各种赛事都被纳入平台。
携程主题游平台总监张昊表示,在前期的运营过程中发现,赛事旅游这个新品类需要一些相关的售前服务,为有意愿的消费者提供非常专业的答疑解惑。此外,产品做好做精,注重用户体验,才会形成一个比较稳定的购买客群。
凯撒中国创始人、凯撒旅游总裁陈小兵认为,越来越多的中产家庭已经有意识地关注到这一消费领域,甚至成为家庭出游或亲子游的选项;而且不管是境外体育观赛游,还是像马拉松、滑雪、骑行、房车等体验型体育旅游,已经出现复购现象。
“国际一些滑雪目的地都来中国推介过,目的地本身非常好,但对中国游客而言有语言、住宿、餐饮等问题。这些问题旅行社能解决,但没客源,客源在俱乐部。”众信旅游产品研发和渠道合作中心总监黄建华举例称,2017年一个日本滑雪的产品在旅行社门店卖得较差,但分发至滑雪俱乐部之后,一个星期就做了两千多人。他认为,未来的体育旅游,一定是旅行社掌握资源、做分发渠道,加上更多垂直的体育俱乐部,以及目的地一起才能把市场蛋糕做大,共同创造利润。上海体育学院体育休闲与艺术学院院长李海就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体育旅游不同项目之间差异很大,设计产品的时候,一定要从专业的视角来设计,包括体育项目的专业知识以及旅游的规律。
以小型赛事马拉松为例,美国最大的马拉松旅游公司在中国的子公司盛路体育总裁史鑫利介绍说,进入中国时,在产品研发上,公司为寻找项目和旅游的支持点就花了两年时间。“马拉松是大众运动,在美国很普及,但在中国是一种时尚,是可以突出自己特别的一个点,我们就抓住这个,并且深入了解他们对目的地的需求,让消费者的旅游期待和实际体验达到很好的平衡。”
李海估计,目前中国体育旅游产业占旅游业规模的比例大约在5%左右。“随着体育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很多项目都能进入市场,像乒乓球、羽毛球、排球,可能目前来说职业化程度还不是很高,但未来赛事会更多。还有很多赛事都没有挖掘出来,比如跳水、田径这些项目,完全可以进行包装策划,推入市场。”
另一方面,小众体育项目也产生了越来越多的需求。马蜂窝旅游网发布的《2018体育旅游攻略》显示,跳伞、攀岩、海钓、冲浪等极限项目的关注度也增长显著,热度增幅均在43%以上。旅行者在游记和问答中提及的体育项目无论从数量还是种类上,都体现出多样化、大众化的趋势。
接下来,旅游企业也持续在体育旅游上发力布局。复星集团高级副总裁、复星旅文集团董事长兼总裁钱建农此前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透露,复星旅文将于2018年推出与大众体育相关的旅游品牌,并寻求与体育界的合作,在旅游目的地推出更多适合大众家庭参与的体育活动。
陈小兵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凯撒旅游持续布局热门体育IP,并孵化了“凯撒体育”、“凯撒户外”子品牌,未来希望通过专业化研发,将冰球等更多精彩的体育项目体验带进中国体育旅游市场。同程旅游度假事业群产品中心负责人陈彦豪也透露,同程文旅还将在马拉松以及冰雪项目中积极展开新的尝试和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