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家长,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因为他的教育对象——孩子,是人,而人是最复杂、最个性化的存在。
储著胜
在中国,针对学生的校外教育多年来一直非常兴旺,从早年的新东方到现在的学而思,不仅机构数量快速增长,而且每个机构的体量也在急剧膨胀。这些都是针对在校学生的一种校外教育,它们与校内教育形成了密切互补关系。
这几年,另一种教育也在悄然兴起并有快速蔓延之势,那就是对学生家长的教育。环顾周围,已发现不少年轻或不再年轻的朋友和同事(他们已经为人父母)或主动或被动地参加了这类学习与培训。从反馈的情况来看,评价多为正面。其中有的人甚至有大彻大悟之感,觉得在孩子教育方面自己得“重新做人”。
自古以来,中国人都很重视对下一代人的教育。“孟母三迁”就是一个经典例证。我的经历就是如此。母亲是农村家庭妇女,不识字,但一直很重视教育我如何做人。她告诉我,做人要勤快、善良,不可有害人之心,要帮助比自己更困难的人,要尊敬师长、与人为善,要多读书。而沉默寡言的父亲给予我的,更多的是“身教”。
当今社会,孩子们的家长基本都是有知识、有文化的人,对于自家孩子的教育,父母更加重视。那么,孩子的家庭教育水平是否就真的上了几个台阶呢?从实际情况来看,并非如此。
一边是全情投入、浑身疲惫的家长,一边是教育效果总让家长不能感到满意的孩子,问题到底出在哪?
真相只有一个:家长的教育能力甚至教育方式、思想都已落后。自身现有的那点教育理念与教育技能已不能适应当下的孩子。
许多家长都很聪明、很努力,数理化文史哲等各方面的知识储备都很充足,可在教育孩子时仍然感到无所适从。
其实孩子并不需要在家里再增加一两位老师,哪怕是最优秀的老师。他们需要的是知识传授之外其他更为重要的东西,如爱的氛围、自信心的培育、毅力的训练、自身重要性的认知及被人需要的感觉等等。
而在现实生活中,这些往往是最为缺乏的。上了一天课回到家里的孩子们,看不到爸爸的身影,无人关心自己今天在学校里都发生了什么、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地方?听到的总是妈妈“你作业怎么还没做完?”的吼叫,还有一大堆不管你感不感兴趣的“兴趣班”在等着你。试问:如果换成你自己,你会快乐吗?你能不烦吗?
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他们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无疑是自己的爸爸妈妈。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往往有决定性的影响,尤其是“身教”对孩子的影响更大。
当家长,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因为他的教育对象——孩子,是人,而人是最复杂、最个性化的存在。所以,要想成为一个合格的家长,持续学习是非常必要的。
家长的学习应该多面,相对来说,与孩子学科相关知识的学习是次要的,因为再牛的家长都不要幻想自己能取代老师,最重要的是应该学习如何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能一直沐浴在阳光之下,让他们能快乐、自信、自由地度过从儿童到少年、从少年再到青年这样几个人生关键阶段。
要想真正做到这一点,对于家长来说,光学习是不够的,有很多时候还需要自己能有所改变:改掉自己身上对孩子成长不利的地方。当然前提是你能意识到自己哪些方面对孩子的成长有负面影响甚至是极为有害的。
目前社会上兴起的针对家长的各类培训班有不少就与此相关。通过培训,让向来自信满满的家长突然发现,一心爱孩子的自己竟然在一些方面真切地伤害着孩子。这不能不令家长们警醒!
有人说:不能什么人都可生孩子,只有取得相关资格的人才允许为人父母。虽是句玩笑话,却很有道理。
为了对这些已经生下来的孩子负责、对未来社会负责,父母应该找到自己的缺限与不足,尽可能地加以改进。在此过程中,主动学习并对自己进行再教育,就显得非常有必要。
让孩子一路阳光、自由快乐地成长,这不仅是全体家长的最大心愿,同时也是我们每一个为人父母者的应尽义务与神圣责任!
(作者系证券时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