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财经评论 >> 正文内容

产业兴旺与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两大抓手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    发布时间:2018年06月04日

    本报评论员 祝乃娟
 
    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和《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并明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细化实化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部署若干重大工程、重大计划、重大行动,形成了今后5年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的政策框架”。
 
    去年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乡村振兴战略不仅是解决乡村各种问题的一揽子计划,更是会直接影响到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现代化的进程。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三农”工作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战略20字的首要要求,只有拥有一个产业兴旺的农村,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的各种问题,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产业兴旺和脱贫本质上是同一个问题,十九大把脱贫攻坚战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打赢的三大攻坚战之一。未来3年,还有3000万左右农村贫困人口需要脱贫。
 
    农村的产业兴旺,仍然需要不断推进土地制度改革,盘活土地资源,农村宅基地在更大范围的流转试点也需要推进,而且国家需要在财政、农村金融以及项目规划等方面以更大力度来支持农村产业融合。据悉,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政策正加紧制定,涵盖农村土地流转、农村人口返乡创业及农村金融等多方面的其他政策也有待进一步细化后陆续出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支持政策正在加紧酝酿,重点集中在解决阻碍农村产业融合的体制机制问题,继续围绕增加农民收入、农民就业创业等方面,推进建立农村产业融合长效机制。对农村来说,需要不断增加以上制度供给,释放改革红利。
 
    产业兴旺仅仅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基础,对我国农村发展来说,需要不断完善治理,实现现代化的乡村治理水平。乡村治理相比于城市治理更为复杂,一方面,我国乡村脱胎于传统社会,历史上乡绅文化浓厚,传统的乡村自治与现代化的治理需要找到一种较好的融合方式。另一方面,大部分乡村仍然不富裕,但又在迈入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因为传统与现代之间的交替而产生的道德滑坡与监管真空,因此各种问题互相交织,比如城乡结合部的食品安全问题,又比如一些地方的土壤与水污染,等等。如果要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那么这些问题必须得到解决。解决问题就必须在不断实现产业兴旺的基础上,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乡村治理体系作为一个系统,包括经济、文化、社会、制度等多个维度,包含四个方面内容:为什么治理,谁来治理,治理什么,怎样治理。而治理的绩效如何,则体现治理能力现代化。从总体目标来看,乡村治理是要实现农民幸福、社会和谐。幸福是指富裕,但又不止于富裕,还需要有一个宜居的生态环境,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社会和谐是指不仅解决各种社会问题,还要激活乡村的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社会建设,以生态环保为例,当地民众才是对自身利益感知最深的群体,在环保方面应该积极听取当地群众的意见与建议。治理主体应该是包括政府、社会、公众,只有产生合力,才能最终提升治理水平。
 
    乡村文明也必须是与我国现代市场经济理念相符的现代文明,而非小农经济为基础的传统文明,这需要产业兴旺作为支撑与基础,在以脱贫攻坚战和乡村产业融合为“抓手”的推进乡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农民们不断接受市场经济的洗礼,在不断的加大制度供给、提升治理水平的过程中,不断的参与也将会让农民们得到现代化文明的熏陶,这会为乡村文明打下良好基础。
 
    乡村振兴战略不同于以往解决“三农”问题的思路,它的框架是更为宏观的,而且,它并非以解决单个的农村发展问题为目标,战略带有前瞻性与规划性,是对乡村未来发展方向的一种智慧性的把握与判断。振兴是指乡村的全面振兴,以经济振兴为出发点,然后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

分享: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责任编辑:张春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