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财经评论 >> 正文内容

高科技人才要靠自己培养出来

来源:证券时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8年06月04日

    只有改革创新,才能够培养出我们自己的高科技人才。
 
  沈凌
 
  美国贸易团访华谈判前夕,白宫再次放出有悖于前次中美联合声明的消息:500亿美元商品的惩罚性关税照样征收,对中国的赴美投资限制依然施加。这些虚实,按照《交易的艺术》理解,是艺术,非我等俗人可以揣摩。
 
  不过作为俗人的教书匠,我对教育问题特别敏感。满屏贸易战之间,还有一条消息不太引人注目的是:有外媒报道,美国欲图对中国赴美留学生加以签证限制,特别是想要去美国学习高技术的中国留学生,签证时间缩短到一年。这意味着你可能随时随刻被遣返回国,因为哪种高技术是几个月就学得会呢?
 
  一直以来,我对中国的长期增长抱有乐观态度的一个重要理由是,尽管我们自己的教育系统没有办法培养出引领新科技的大批高技术人才,但是越来越开放的世界,允许我们充分利用海外教育资源。在过去的二十年间,出国留学人数,从每年2万增加到50万,增加了整整25倍,年均增长率达到18%,是我们GDP增长率的两倍左右。更加可喜的是,这几年来的回国率也大幅度上升,几乎达到80%。这差不多意味着我们从发达国家进口了40~50所大学。毫无疑问,近几年来中国科技的长足进步,和这些海归科技人才是分不开的。中国政府也是看到了这一点,所以不断推出各种各样的人才计划,比如“千人计划”“万人计划”“长江学者”等等。
 
  但是现在看起来,美国政府也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短期的贸易逆差绝不是两国间不可商榷的重大利益纠纷。而对高技术产业的掌控,才是涉及未来几十年长期增长的关键因素。而这主要靠人!所以,从这个角度看,美国对中国高科技产品征收惩罚性关税是最低层次的短期博弈策略;对中国企业赴美投资设限,阻碍中资收购美国高科技企业,则是着眼中期的较高层次的博弈策略;而限制中国留学生,特别是限制学习高科技专业的留学生,才是着眼长远的最高层次的终极大招。当然,这个大招有点儿low,不够大气。如果他能够出台一些政策用以吸引外国高科技人才留美不归,那才是真正厉害的手段。毕竟,高科技产业的核心是人,人心向背,有时候很难用钱或者枷锁说得清楚。
 
  那么,对于美国的人才限制措施,我们有何对策?就像中国政府强调的,核心科技求不来买不来换不来,只能靠自己造出来。那么用来研发高科技的人才,买得来?换得来?还是求得来?
 
  这就要我们的教育科研体制积极求新求变,只有改革创新,才能够培养出我们自己的高科技人才。造高科技核心技术的图纸人家可以封锁,但是造高科技人才的大学,早就在上上世纪就由现代大学之父、德国洪堡大学奠基人洪堡先生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了。全世界的一流大学莫不按照这样的原则创立,并健康发展到今天。中国曾经的一流大学,也是由当时的名人从德国学习来,创立发展,沿用至今。老老实实承认并恢复人类教育的基本原则,踏踏实实奋斗几十年,我不相信中国大学培养不出来自己的高科技人才,非要低三下四把孩子们送出国。
 
  (作者系德国波恩大学经济学博士)

分享:

来源:证券时报

责任编辑:张春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