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赣州金融网 作者:人民银行龙南县支行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26日
(赣州金融网专稿)我国银行业数据大集中进程,为我国金融统计的数据质量、金融统计业务创新带来了机遇,以数据大集中为标志的金融信息化浪潮正对我国金融业产生非常深刻的影响。但同时也对金融统计标准和规范、金融统计风险防范、金融统计人员素质的提高带来了挑战。因此,如何规范现有的金融统计指标体系、培养高素质金融统计队伍、完善金融统计服务功能、防范金融统计的系统性风险是当前各级人民银行的重要工作之一。近日,人民银行龙南县支行针对数据集中后县级金融统计情况进行了调研,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及时生成报表难
数据集中前,县人民银行一般在月初1—2日即可完成辖内金融机构数据采集并生成报表,及时为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提供数据支持。数据集中后,对县人民银行来说,数据采集方式由原来的“自下而上”改为“自上而下”,虽然数据采集、加工的工作量有所减轻,但生成报表的时效性则大大降低。从实际情况来看,一般在月初7号左右才能实现报表的生成,有时甚至还要更晚。以生成全南县各金融机构2009年底综合信贷收支表为例,一直延迟到今年1月9日才获得数据。
数据质量审核难
金融统计数据集中前,县人民银行直接采集辖内金融机构数据并负责校验,便于及时发现问题,并督促金融机构核对修改,一般1天时间内即可以完成。而数据集中后采取的金融机构直接向其上级行上报数据,最终由其总行报送人民银行总行方式,一方面人民银行地市中支面对大量的统计数据,承担的审核工作量较大,难以发现问题;另一方面,县人民银行机构数多的地市中支将数据下发由县人民银行进行审核时,县人民银行一旦发现问题,需要先向中支报告,再由中支通知相关金融机构纠正上报。这也不仅影响到统计数据的及时性,也影响到准确性。
系统网络登录难
金融统计数据集中一年来,《金融统计监测管理信息系统》虽然几经完善,但在使用过程中仍然存在在数据接收阶段难以登录的现象,县人行统计人员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值守在电脑前,采取屡次登录的办法,有时甚至整天登录不上,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
基于以上三个困难,建议如下:
一是改进数据报送方式。实行直报和抄报两条线并行的办法,由目前的辖内各金融机构直接报送其上级行的同时,将数据同时报送所在县县人民银行,既不降低数据报送效率,同时也为县人民银行提供数据审核的时间,便于及时发现问题,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二是大力加强网络建设。由于全国各级人民银行几乎都在同一时段获取总行数据,有限的服务器和带宽必然会影响到工作效率,必须加大这方面的投入,扩大服务器容量,增加带宽,确保数据运行畅通无阻,为基层支行及时制作报表、为地方政府及时提供金融数据奠定一个良好基础。
三是加强统计队伍建设。金融统计是基层支行的一项重要职能,是服务地方政府决策的重要依据,一方面要加强统计人员培训,提高统计分析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要做到专人专岗,保证统计队伍的稳定性,切实避免统计人员兼岗等难以适应工作需要现象的发生。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