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赣州金融 >> 正文内容

助追赶跨越 解读赣州“金融生态城市”金字招牌背后

来源:赣南日报    作者:陈济才 廖福玲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25日

    赣州山川秀美,资源丰富,特别是森林覆盖率高达74.4%。“生态赣州”已经成为赣州响亮的名片之一。

    事实上,“生态赣州”已不仅仅指赣州良好的自然生态,赣州的金融生态环境也越来越受到关注,从招商银行、交通银行、南昌银行等相继进驻赣州,就可见其魅力所在。特别是2009年,赣州被评为“中国金融生态城市”,为赣州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挂上了金字招牌,也为赣州增加了一张城市新“名片”。

    探寻我市积极创建“金融生态城市”的过程,也正好印证了近年来赣州追赶跨越、扬帆崛起的历程。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在纵深推进“一条主线,六个重点”工作中,将十大体系建设作为重点推进。以金融服务体系建设为纽带,我市从培育信用文化、构筑信用基础、创建信用区域、树立信用典型等方面积极推动信用体系建设,努力打造赣州“金融生态区”,从而形成了经济金融良性互动、企业守信蔚然成风的良好氛围。

    呼唤金融创新助推追赶跨越|

    赣州处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向中部内地延伸的过渡地带,也是内地通向东南沿海的重要通道之一,四省通衢的地位日益凸显。

    如何利用这一区位优势,加速赣州的追赶跨越发展?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纵深推进“对接长珠闽,建设新赣州”发展战略,着力于把赣州打造成四省通衢的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第一城”和“承接产业转移的先行区”。

    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赣州结合自身实际,突出资源优势,率先提出建设“十大体系”建设,各项服务体系建设特别是金融服务体系建设的跟进优化了经济发展环境,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近年来,赣州作为赣粤闽湘四省边际货物吞吐中心、要素聚集中心、产业支撑中心、优质农产品供应中心的地位更加凸显,赣州先后被评为“粤商最佳投资城市”、“中部最佳投资城市”、“深港企业最佳投资城市”、“浙商最佳投资城市”等。经济社会发展明显加快,呼唤赣州打造“金融生态区”,以金融创新助推经济社会的追赶跨越。

    金融是经济的血脉,金融生态是经济发展的根基。

    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战略规划,得益于金融生态环境的不断优化,赣州金融业的发展也非常喜人。以2009年的数据为例,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实现盈利14.52亿元,是2004年的8.64倍;实现保费收入26.91元,是2004年的2.32倍;证券交易成交量1384.35亿元,是2004年的41.17倍;全市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24.88亿元,不良贷款率3.9%,达到历史最低水平。

    高瞻远瞩打造金融生态之城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金融生态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推出创新举措,建设金融生态环境,悄然打造赣州金融生态之城。

    业内人士认为,在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中有三个主角,一个是政府,一个是银行,一个是企业,三者必须在互信中形成共赢,在共赢中求得发展。为此,我市成立了“优化金融信用环境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了《关于赣州市优化金融信用环境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文件,为信用体系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证。同时,建立完善了金融生态建设互动机制、金融稳定协调机制、金融信用环境投诉制度、建立金融失信披露制度,加强金融机构与政府、企业的良性互动。

    良好的机制建立起来了,诚信建设也同样不容忽视。赣州在这方面坚持狠下功夫。

    市金融部门以打造信用赣州为目标,广泛宣传,开展金融知识进工业园区、进市场、进社区、下乡村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有效营造了信用舆论声势,使“守信合法”成为社会共识。从2005年开始,全市深入开展信用创评活动,加大了对先进县(市)、乡(镇)和诚实守信企业的支持力度,形成对信用环境建设的正向激励,在社会上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与此同时,我市还以司法保障维护金融信用,建立组织有力、沟通及时、整体联动、防范到位的金融债权维护机制,以清收党政干部拖欠贷款为突破口,倾力支持金融机构依法维权,营造了良好的金融政策环境。近3年来,共执结金融案件1500余件,执结金额达6000多万元。各级政府以清费治乱为重点,组织有关部门对贷款抵押、担保、评估等各类收费项目进行了一次彻底清理,有效改善了信贷投放环境。2009年6月,又出台了《赣州市关于开展维护金融机构债权的实施方案》,切实维护金融债权。

    近年来,围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在加强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企业信用评级试点、推进征信产品运用等方面努力实践,用信息支撑完善了征信体系。

    金融生态环境的优化,带来了金融业的稳步发展。今年2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合并各项存款余额为1230.41亿元,比上月增加54.34亿元,比年初增加100.95亿元,同比多增34.12亿元;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合并各项贷款余额为695.71亿元,比上月增加21.35亿元,比年初增加58.20亿元,增长9.13%,同比多增26.17亿元,各项贷款增加额占全省的15.76%,增速高于全省3.38百分点。

    良好金融生态催生投资“洼地”效应

   
在资本的运作过程中,有一个洼地效应:即资金会像流水一样,什么地方金融生态环境好,它必然流向什么地方。一个地区能否成为资金聚集的洼地,从根本上看,取决于该地区的金融生态环境。

    赣州金融生态环境的优化,促进金融机构不断加大信贷投放力度,优化信贷结构,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和发展方式转变。今天,我市金融体系运行更富有活力,金融资源的配置更有效率,金融业布局更加优化。

    我市被列入江西省“担保机构评级”唯一试点地市,成功引进一家第三方信用评级中介机构——联合信用管理有限公司。扩大征信产品的使用,提升征信服务功能。为优化政府服务平台,我市在全省第一个建立区域金融网站平台——“赣州金融网”。

    金融生态环境改善了,“金融洼地”演化迸发出强大的“磁石效应”。

    赣州吸引了市辖外金融机构的入驻及大量的信贷资金投入,如招商银行、交通银行、南昌银行在赣州设立分支机构,国家开发银行、浦发银行等银行机构向赣州累计发放各类贷款40余亿元。2009年,赣州市金融机构信贷增量增幅列全省第二,超全省平均水平,在毗邻地区中增幅增量第一位,存贷比名列第二位。

    同时,保险和证券业迅速发展,也成为赣州金融业进入稳健高效发展时期的一个佐证。

    站在新的起点上,赣州将继续创优环境,加强金融生态建设。当前,我市正加强金融知识宣传普及,深化信用创评,落实奖励措施和各项优惠政策,形成对信用环境建设的“正向激励”,健全征信体系,推动银行内外信用评级工作,加大对逃废银行债务、骗取银行贷款行为的处置力度等等。

    筑巢引得凤飞来。当越来越多的金融企业在赣州这块热土上联袂起舞,就昭示着一个健康“宜居”的金融生态环境正在逐步形成。


分享:

来源:赣南日报

责任编辑: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