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财经评论 >> 正文内容

平台打造的世界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    发布时间:2018年05月14日

    本力
 
    1998年以来,区区20年的时间,互联网从方兴未艾到无所不用其极,在这一时代浪潮和变革中创造的种种奇迹,让人们前所未有地感受到了科技创新和市场变革带来的巨大进步和冲击。
 
    这种巨大而全面的影响人类行为的变革在历史上并非绝无仅有,只是之前的都相当缓慢。最典型的一个例子来自大航海时代之后全球贸易兴起带来的变化。著名历史学家彭慕兰教授和史蒂夫·托皮克的经典作品《贸易打造的世界》,就对1400年以来全球贸易体系和全球化进程对世界的改变做出了一个完整的梳理,认为贸易将世界各地不同民族、不同文明的人连接在一起,贸易促成了全球化,改变了各地的自然世界、社会世界。
 
    那么,在互联网时代,是什么重塑了世界、连接了人类,并改变了人们的行为呢?就国内目前互联网企业版图中三大巨头而言,腾讯的马化腾给出的答案是社交,阿里巴巴和马云的核心商业模式是电商,百度则始终以搜索占据互联网入口的地位。然而我更信服资深媒体人方军先生在《平台时代》一书中给出的答案:平台。在这本书中,我们显然可以发现一个互联网平台打造的世界,在这个大的图景中也可以更清晰地观察到BATJ等在互联网浪潮中迅速崛起的超级公司的成长路径和逻辑。
 
    书中总结了七大类、21种互联网平台原型,基本覆盖了互联网时代平台经济的整个版图。在购物上,人们已经离不开淘宝、京东等电商交易平台;在出行、用餐等方面,美团、饿了吗、滴滴、摩拜等服务交易平台也让我们迅速拥抱更为便捷的生活服务。而以资讯为主的内容平台,以支付平台为代表的金融平台,以连接社会关系为主的社交平台,作为互联网时代更为底层的基础设施,在城市生活中更是不可或缺。而且,越是基础的平台越可能成为互联网的“入口”。
 
    在这方面最典型的莫过于微信和支付宝,前者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10亿级用户的APP,后者用户也达到8.7亿。而且,除社交外,阅读和交易的消费场景也在往微信迁移,这就使得内容生产者也开始往微信迁移,开发者们逐渐把微信当作发布应用的第一站,微信成为基础设施,成为移动端时代新的浏览器,甚至其推出不久的小程序,用户也迅速上亿。
 
    所以,该书作者将互联网平台的定位提高到继市场、企业之后的第三种主要资源配置与组织方式。并认为互联网平台在数字化、连接、带宽增长、云计算及大数据、交易成本降低、互联网分享精神六大驱动力推动下,是未来数字经济的主要资源配置、组织模式。
 
    个人认为,这说对了一半。从经济学意义上看,互联网平台仍然是企业,但确实是一种具有强烈社会化属性的新兴企业形态。包括阿里巴巴提出的“生态圈”、腾讯的所谓“微信生态系统”也都是互联网平台特征非常突出的企业。
 
    事实上,平台并不是互联网出现后的新事物,书中也提到,操作系统、集装箱、信用卡组织都是典型的平台,比尔·盖茨曾经大力推荐《集装箱改变世界》一书并写道:“集装箱运输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改变了世界做生意的方式”。只是,互联网平台出现之后,人们通过网络实现数字化信息快速流动,数量庞大的社交连接和大规模社会化分享、协作才成为可能。互联网平台确实是一种技术驱动的新物种,而这种新生事物是通过信息技术将人类社会由来已久的社会化属性转移到各种在线的互联网场景中,并重构企业的价值链,形成“生产者—平台—消费者”的格局,简而言之,就是技术驱动的大规模社会化协作。
 
    由于与互联网平台对应的人的社会化场景转移到了线上,人们被手机占据的注意力大大超过日常的社交、交易时间,互联网经济对传统商业的冲击自然呈摧枯拉朽之势。按照以因特网发明者命名的“美特卡夫法则”,网络规模增长10倍,其价值就增长100倍。所以,《平台时代》非常明确的指出:互联网平台最重要的改变还不是传统经济中就存在的规模效应,而是网络效应。所以,也就不难理解《平台革命:改变世界的商业模式》的作者邱达利等的结论:“互联网让商业设计从‘管道模式’向‘平台模式’转变”。如此,再从平台模式理解可编程金融、信息公证、大规模协作流程、分布式商业平台等区块链应用场景,就会发现互联网平台仍然在继续迅速地改变着这个世界。
 
    有成功就有失败,从失败的角度去反思互联网平台的本质会得到一些更有意义的结论。《平台时代》也可以看作是一部互联网简史,其中一个可贵之处就是对MSN、开心网等失败的平台做了剖析和总结。尤其已经做到亿级用户的开心网的昙花一现,其衰落速度之快本质上还是产品周期没有跟上平台用户的需求,以及开放性不够。这种残酷性在依靠单一产品就可以过得很滋润的传统企业是不可想象的。
 
    所以,互联网平台虽然是企业,本身还有市场的特征。美国斯坦福大学谢德逊教授的《源创新》首次提出了“双面市场”,认为在传统的商业生态系统中,往往只关注销售市场,而忽视供应市场,这样组织由于环境变化所形成的波动就比较大,很难获得可持续的自发式发展。同时考虑两个方面的市场将获得一个“独控”生态般的效果。
 
    因此,201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埃尔文·罗斯与罗伊德·沙普利总结的配对和市场设计的核心经济原理就显得更为重要。他们认为,传统经济学用价格因素调节的是“商品市场”,市场设计所对应的是无法依赖价格因素的“匹配市场”。市场和商业模式设计的重要性和广阔前景不言而喻。《平台时代》在“未来的互联网平台”一章也预言,“平台的未来是以人为核心的赋能型平台”,“人应处于中心,产品、平台、公司、社群、市场及整个生态,都是为了人而存在的”。

分享: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责任编辑:张春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