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财经评论 >> 正文内容

加速推进独角兽回归A股相关政策落地
营造科技创新资本市场良好氛围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邝子平    发布时间:2018年03月19日

    邝子平
 
  在两会期间,证监会领导多次表示,我们会创造工具和制度安排,重点支持创新型、引领型、示范型企业,欢迎“独角兽”企业为代表的新经济回归A股。我在中国从事创业投资近二十年,也亲眼见证了中国经济腾飞的二十年,我认为证监会就关于支持独角兽回归A股上市的举措有几大利好:
 
  一是提高A股新经济板块的含金量。经过多年的发展主板和创业板已经聚集了大量的优秀企业,但引领新经济发展的行业在A股的占比不高,尤其是新经济龙头企业又因为历史原因大部分无法在A股上市。股票市场是国家经济的一个缩影,更是国家经济未来发展的一个晴雨表,即便我们从现在开始鼓励新的新经济公司在A股上市做增量,缺少了这些龙头企业的相应板块是有缺陷的,就像一个马龙、樊振东和许昕都缺席的乒乓球赛不是最高水准的球赛一样。
 
  由于历史原因,不少新经济的龙头企业已经在海外上市,如果没有一些一次性的安排,这些企业没有太多积极性另外在A股上市。因此,证监会推出一系列措施引导海外“独角兽”回归,是进一步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二是通过CDR、绿色通道等短期措施,鼓励优秀的独角兽企业尽快在A股上市,不但对中国的资本市场是利好,也对中国资本市场的投资者是利好的信号,独角兽回归在A股上市后,将会进一步吸引投资者,对一些发展潜力不足企业的股价造成一定的压力,但是这个过程也是投资者投资组合的一个有序优化的过程,与其守着一些因为供给不足价格虚高的股票,还不如适时置换到未来发展潜力优厚的成长股,真正享受到中国新经济飞速发展的红利。
 
  长远来说,让创新型、引领型优质企业尽快进入资本市场,让中国的投资者早日分享这些企业的成长红利应该变成常态。独角兽的四大行业,生物科技、云计算、人工智能、高端制造在未来都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作为创投基金的一名老兵,我们仍然积极在关注和投资这些领域,这些领域未来发展的潜力巨大、具有创造奇迹的可能性,也需要为中国的广大投资者分享升值的红利。
 
  三是留住优秀的新经济企业在A股上市,让更多的新经济企业的用户也变成它的股东,有助于这些公司提高产品和服务的知名度,提高公司治理的透明度,对独角兽公司的发展、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也是起到促进作用。
 
  四是对于专注于新经济项目早期投资的创投机构,增加一个高效、有活力的退出渠道有助于提高创投机构助力创新的积极性,从而推动更多的资金投入到支持创新创业。
 
  有些朋友认为推动优质新经济公司尽快在A股上市是创投机构希望享受A股和境外市场的价差,这个观点很片面,作为投资人我们肯定希望好的投资回报,但是作为早期投资人,我们大部分的回报来自于对行业的理解,对趋势、团队的判断,以及一个高效、透明、有序的公开市场。
 
  A股和境外市场目前存在的价差不可能长期持续,也不会是我们投资逻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欢迎改革,更希望这个改革能给创投机构营造一个良好的、可持续的一级和二级市场双赢的局面。
 
  作为在中国市场活跃的早期投资者,我们非常期待证监会鼓励新经济创新型、引领型,或独角兽企业在A股上市措施的尽快落地,证监会这次的改革有很大的可行性,首先定义的四个领域也很有代表性,同时在具体企业的挑选上充分发挥市场参与主体例如投资银行,投资机构的作用,挑选有相当规模、有代表性的龙头企业,虽然不是每家独角兽企业就一定会成功,但毕竟有众多投资机构愿意用手中的资金投票。
 
  当然,在具体操作中肯定还有很多细节需要落实,既要充分保护A股投资人的利益,又不要增加不必要的企业负担,尤其是要保障本来已经在国外上市,或同时在国外上市的这些企业仍然能充分利用国际资本市场的资源,而不会因为鼓励独角兽回归反而妨碍了这些企业的正常发展,此外,在CDR发行过程中如何兼顾存量股东利益和新增股东利益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中国的资本市场正在不断地完善,不断地发展,总有一天上市的许可不再是稀缺资源,而优秀的企业才是稀缺资源,证监会这次的改革措施朝着这个方向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作者系资深投资人)

分享: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责任编辑:张春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