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否女人,好像从来就是中国男人的一个重要任务,这原本也没什么好奇怪的。
3月8日是“女人节”,半空中飞来飞去的、男人们编排出来“消遣”女人的段子就格外多。
为什么如此肯定是男人们干的好事呢?这大约也用不着多么缜密的推算吧,仅从常识判断就能肯定,因为即使脑子真的注了水,一个女人也绝不会从这样的角度“消遣”自己和同类,正如男人一般也不会做同样的事情一样。
在现实生活中,女人们需要关注的东西实在太多了,先不论那些涉及享受的事项——诸如“包包”、华服、胭脂、首饰、“宝马香屋”之类的,仅就沉重的生活而言——比如工作、家务、相夫教子、斟酌长辈之类的事,就够女人们“喝一壶”了,哪里还有多少闲工夫编排这样的段子。
说女人忙——尤其是中国的女人更忙,绝不是瞎说,是有事实根据的。据说美国的统计部门曾经发布过一组关于世界各国劳动参与率的数据,中国的劳动参与率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如果说还有那么几个国家的男人在劳动参与率上有资格跟中国男人“PK”一下的话,中国女人就把“非中国”甩出去八条街。有如此光环“加持”,中国女人估计用不着再干那种事儿。因此,可以肯定,即天的“节日礼物”,发件人一定是男人无疑。
那么,男人们到底送了些什么东西给女人们呢?有一类肯定是“勋章”了,变着花样儿地把女人夸奖一番。如此夸奖,于男人而言,既不费力气,也没什么可不好意思的,甚至自己看了大约都会有所感动。只是不知道女人看了会是什么心情,会不会暂时放下大大小小的事情也陪着感动一下?实在不好说。不过,夸奖总归有夸奖的目的,归根结底,一定会落到“再接再厉”上面去。一想到这儿,估计女同胞们的心情肯定就会复杂起来。
有赞誉,当然就免不了有“批评”;臧否女人,好像从来就是中国男人的一个重要任务,这原本也没什么好奇怪的。反正,希望女人们“更上一层楼”的意思,总归是很明白地表达出来了。最有意思的一条“批评”,姑且赘述如下:现代女人的“三从四德”——从不温柔、从不体贴、从不讲理,说不得、打不得、骂不得、惹不得。呵呵,还真是格外地怨艾。
难道,中国男人真的被虐到如此悲催的地步了吗?显然不是。单就春节期间流散开来的那段油腻的大叔、大爷们的酒后表现的视频看,男人们好像活得还都滋润得很。如此看来,滋润地编排一下女人们,大约还是多多少少能排遣一下许多男人寂寥的心灵吧,虽然听起来有些矫情。
据说佛陀曾经开示过世人,说“心里藏着什么,看到的就是什么”。如此浓重的唯心的味道,氤氲住男人投向女人的目光,估计会让许多男人不服气,当然反驳起来也容易,比如“心里藏着佛陀,眼前的一坨狗屎就能幻化成一朵白莲花吗”?如此反驳,想必佛陀也没什么好办法;连佛陀都没什么好办法,女人们当然就更没什么好办法了。于是,男人们的编排,当然就得继续。
不过,对这样的编排,女人们倒大可不必太认真,一方面,类似的编排,自古就有,另一方面,这样上心的编排,大约也不见得就一定是坏事。就心理学而言,最大的蔑视是无视。从这个角度看,男人们如此热衷于编排女人——别管好赖话儿,女人们倒应该额手称庆吧,或许,这倒恰恰证明男人实在离不开女人、对女人依赖到无限吧。这逻辑大约真说得通。
这么一剖析,估计看着、听着男人编排自己的女人们,心情或许会好一些。不过,循着人之常情揣测,“好一些”,应该也就是一闪念的事;要想让女人们的心情彻底熨帖了,大约非搞个“男人节”出来不可,或许,在那样一个节日里,也如此这般地编排一下男人,总归是一件很让人享受的事情吧。但前景实在悲观,因为让女人们操心的事情实在太多,相较而言,议论男人大约实在算不上个事儿。
(作者系证券时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