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财经评论 >> 正文内容

女博士实名举报性骚扰 社会变革从彼此呼应开始

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谢勇    发布时间:2018年01月16日

    2018年1月1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毕业生罗茜茜在网络上实名举报计算机专家、博士论文副导师陈小武长期性骚扰。十天后,北航官微通报:已查明陈小武存在对学生的性骚扰行为,经研究决定,撤销其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职务,取消其研究生导师资格,撤销其教师职务,取消其教师资格。1月14日,教育部决定撤销陈小武的“长江学者”称号,停发并追回已发放的奖金,已责成学校解除与陈小武签订的“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聘任合同。
 
  这一次,官方处理干脆利索,态度鲜明,理应不吝掌声,值得打call。但更重要的是罗茜茜,这位实名举报的女性,面对十年前的往事。即便已经过了法律追诉期,即便已经身处海外开始另一段人生,依然勇敢发声。她不仅仅是要为个人“讨个说法”,更是“希望促成母校、以致中国的高校校园,建立出防范性骚扰的机制”。
 
  参照美国加州大学发布的《关于性暴力和性骚扰的规定》,性骚扰是指“不受欢迎的性举措、性要求以及其他涉性的语言、非语言或肢体动作”。它可能发生在任何学校成员之间,包括教师、学生、学校工作人员等;也可能发生在上下级和同级关系之间。而在其他一些大学的防范性骚扰文件中,对于防范、举报、心理安抚等各个方面都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更重要的是,一旦骚扰发生,受害人就可以步骤清晰进行自我保护和控诉。
 
  即便如此,性骚扰依然未能杜绝。2014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首次明确了“教师不得对学生实施性骚扰或与学生发生不正当关系”。对什么是“不正当关系”、教师对于预防性骚扰的义务等,并没有明确规定。更多性骚扰行为并没有清醒认知,处于事实允许的范畴,还有一些行为无法诉诸法律。所以,从社交媒体发声,形成倒逼压力,成了没有办法的办法。
 
  从一封公开信到随后的网络响应,唤起记忆和发言,再到各个大学学生针对所在学校的防止性骚扰签名,然后是官方迅速做出回应—这场彼此呼应的社会变革指向的,一方面是防范性骚扰的司法制度的完善,以及未来各个机构性骚扰防治措施和流程的清晰化;另一方面,则是整个社会对于性骚扰问题的重新认知,形成校园乃至社会整体本该有的系统防范性骚扰的意识。
 
  从个体抗争开始,形成新的社会规则与社会氛围,是社会进步的常态路径。2017年底,鼓励性侵受害者勇敢说出经历的“#metoo”运动席卷欧美国家的娱乐界、体坛界,而罗茜茜这次的北航博士“实名举报”事件,是否会激发中国自己的“#也是”风潮,也是观察中国社会空间与进步弹性的重要契机。

分享:

来源:时代周报

责任编辑:张春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