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财经评论 >> 正文内容

评论:现金贷身上也应该流淌道德的血液

来源:证券时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7年10月23日

    证券时报记者 魏书光
 
  近两个月来,一些“现金贷”互金公司或金融科技公司先后在美股上市。财务报表的横空出世,让大家一窥“现金贷”的暴利秘密。一个个非持牌的“金融公司”半年利润抵得上几十家实体上市公司利润,真让金融业同行“羞愧”。
 
  畸高的借款利率,是“现金贷”备受质疑的最主要原因。目前市面上现金贷平台的平均综合利率早突破了36%的法定上线,有的高到近160%。而且借款人还需要面临滞纳金、逾期罚息、提前还款的罚息等各种费用。
 
  一些“现金贷”已经异化成了高利贷,个别平台甚至把“现金贷”这种高利贷说得如此理直气壮、清新脱俗。记得有人曾说过,房地产商身上也应该流着道德的血液。我们也想大声对这些人大呼一声:“现金贷”的身上,也应该流着道德的血液!
 
  可惜,在过去两年多,楼市价格翻倍上涨后,谴责房地产商“血液”的少了,而压上三代身家,奋力借贷买房的人多了,放贷人的“血液”开始成了关注对象。一些异化后的“现金贷”,没有受到惩罚,还赚了大钱,于是又有一些人去干这一行了。想来也算正常,毕竟道德很贵,大多数人坚持不了。
 
  但是,就算道德很贵,任何事情也是有法律底线的。即便在美国,类似“现金贷”的发薪日贷款(Payday Loan)也受到严格管制,类似产品被禁止出现在网络广告系统,美国消费者金融保护局还提供终止程序等等。一系列措施之下,小额现金贷款在美国已经是“过街老鼠”,陷入生存窘境。
 
  更令人忧虑的是,异化后的“现金贷”在快速生长。有监测机构测算,现金贷市场规模在不到一年时间内,保守测算规模突破6000亿,甚至很大概率达到了1万亿。各路资本热钱蜂拥而至,俨然成为一个热门“风口”。在灰色地带赚取高额利润的同时,个别平台不过是披上了互联网的外衣,却高呼“创新”“普惠金融”口号,“大数据”不离口,“云计算”不离手,迷惑受众。
 
  不得不说,两年多来,加大杠杆跑步进入楼市的普通居民越来越多,量入为出,高储蓄,低负债率,这些中国家庭的传统观念正在渐渐成为过去时。2016年,新增居民债务超过了新增储蓄,居民部门成为了净融入资金部门。
 
  我们需要现金贷款,还很迫切。如果这个需求只有高利息的“现金贷”来满足,长期来看终究是一个代价高昂的得不偿失的选择。异化后的“现金贷”们一旦长期存在下去,可能将改变整个中国社会的价值取向和承担风险的能力。对此,监管必须露出“牙齿”,不能让披着“普惠金融”面具的异化“现金贷”继续野蛮生长,与此同时,还应出台借贷者适当性管理制度,强化管理。而银行业也要加快改革步伐,尽快满足中低收入家庭对于短期现金流日益高涨的需求,让“现金贷”们合规发展。

分享:

来源:证券时报

责任编辑:张春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