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统计一下,每次长假造成的经济损失是多少?
集中放假,辅以高速路小汽车免费通行政策,是我国假日经济的特色。逢长假,必堵车。假长,路也长了。
“十一”长假,我去看望在湛江念大学的儿子。深圳与湛江相距五百公里,全程高速,中途休息一次,理论上七八个小时足够了。为避免塞车,决定10月2日七点半深圳出发,查看高德地图,虎门大桥还是“绿色”,意为畅顺。赶到时,已经严重拥堵了。进退不得。中午才过“虎门关”,不曾想在南沙、江门、茂名、阳江等一路也是走走停停,停停走走。距离高速服务区前五公里,LED显示屏提醒前方服务区车辆已满。高德地图实时播报“前方出现交通事故”。就这样,龟速前进,终于在当晚十一点半抵达湛江。
在湛江游览观光,吃海鲜,吹海风,见朋友,幸福又欢乐。因为有了来途的艰难体验,原本7号回深圳的计划,提前到5号。怎么着也不会有人这么早返程吧,这是我简单朴素的逻辑。从从容容,吃完早餐,九点半从湛江出发。计划在路上吃个午餐,回到深圳吃晚餐。从湛江官渡上高速后,才知道这是多么天真的想法。直到第二天也就是10月6号凌晨三点半回到深圳。当晚在微信上发了个朋友圈吐槽“今年的国庆中秋双节。10月2号, 7:30深圳分出发,23:45分到达湛江。10月5号, 9:30湛江出发,10月6凌晨03:30回到深圳。你以为5号高速上车会少,上去后发现,大家都是这么想的。下高速绕行,走国道G325,你会发现,大家也都是这么做的。走到哪里,堵在哪里。没有不堵车的,只有堵得严重、很严重和非常严重三种情况。”发完朋友圈没多久,大概凌晨四点刚过,一哥们打电话给我,说他现在堵在老家乡间村村通公路上。问怎么回事,他说,前面有人可能酒驾,把车开沟里了,正在救援。看了我的朋友圈,说他这次返乡之路更“悲催”。
哥们说,他根据以往经验“堵怕了”,这次长假回老家看望父母,提前订好高铁票,深圳到武汉,再对接武汉到随州的动车。在高铁上看到堵车的新闻,心里还洋洋自得一番,英明,有预见。他说,我在随州下车后,是当天下午五点多,距离老家只有三十多公里了。你猜我什么时候到家的?在我三次都没猜中后,他调皮地说,凌晨一点。我妈说,还不如让你侄子骑摩托车去接你。中间四五个拥堵点,最严重的是在老家的乡村公路上。路窄,出现一点小刮擦,双方互不相让,扯皮两三个小时。
黄冈的朋友电话说,坐飞机,深圳到武汉两个小时左右,下飞机后坐网约车到家,花了七八个小时。
从各方信息汇总来看,长假堵车的主要原因大概有五:一是车流量大;二是事故多,且不能快处快赔;三是规则意识待加强,违章多导致意外多;四是生手(或驾驶技术不太熟练者)胆肥纷纷上路了;第五是道路质量问题,修路施工似乎不断,节假日停工也要圈几条道。个人认为根本原因是依然对经济不自信的原因,便继续坚持以前的“假日经济”思路。每逢长假过后,报道统计出多少人流动,带来多少经济收益,为GDP贡献多少等等数据,让世界上一些国家“羡慕嫉妒恨”。可有没有统计一下,每次长假造成的经济损失是多少?死亡人数是多少?给多少家庭带来伤痛?多少职能部门因此而被动且意外承压?他们保障人民过一个祥和安全的节日是职责所在,但他们也是“人民”的一部分啊。
试想,如果按照自然而然的时间过节,高速免费政策扩大到所有法定假节日和周六日时间,又会是怎样的一种情况呢?
假期长了,耗费在路上的时间也多了。对于大家而言,实际上游玩、休息的时间并不一定增加,反倒增加了堵在路上的烦恼和相关部门的压力。
(作者系深圳东方华策公司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