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国内保险 >> 正文内容

万能险依然划江而治 规模效益难求渤海人寿失宠海航

来源:投资时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7年08月31日

    文 |《投资时报》 记者  薛南骏
 
  抛掉新光海航人寿,重金布局渤海人寿的海航集团,现在颇有点骑虎难下之感。
 
  渤海人寿成立于2014年12月,是首家在天津自贸区内注册成立的专业寿险公司。2015年渤海人寿实现了飞跃,当年度注册资本金由8亿元一次性跃升至58亿元,资产总额超过96亿元,所有者权益达59.94亿元;当年度保费规模逾33亿元,净利润达到8094元,创造了国内寿险公司盈利周期最短纪录。 而按照一般行业规律,寿险公司通常需7-8年时间实现盈利。在2016年依然实现盈利,只是盈利略有下滑,其年报显示,2016年实现盈利6835万元。
 
  不过,渤海人寿2017年的经营却不顺利。其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上半年累计亏损1.6亿元。同时,标点财经研究院携手《投资时报》根据中国保监会数据,对上半年寿险公司保费收入进行的统计显示,渤海人寿规模保费为67.32亿元,同比大幅下滑60.76%,下滑幅度在全部寿险公司中位列第10。
 
  随着万能险政策收紧,规模保费下滑几乎成为资产驱动负债型险企的集中写照。比如渤海人寿,上半年万能险保费下滑了63.97%,业绩也从盈利变为亏损。
 
  万能险曾因高收益一度成为网销平台上的抢手货;它也曾因肆意修改条款变身短期理财险,遭到监管层叫停;再到后来,有些险企凭着万能险的募资能力,大肆加入资本市场股权争夺,被外界称为“野蛮人”,这一指责也令监管层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由此,在“保险姓保”的监管口号下,寿险监管新规拉开帷幕。
 
  继去年9月连发两文之后,今年5月保监会出台了《关于规范人身保险公司产品开发设计行为的通知》,明确禁止两全保险及年金保险在5年内返还;规定保险公司不得以附加险形式设计万能险、投连险产品;并要求寿险企业在2017年10月1日之前完成自查自纠。
 
  现在,险企想推销发售万能险,面临两个问题:一是销售更多的万能险就需要提取更多的准备金,消耗资本的速度将是急速;二是险企在万能险的定价方面不再有太多的空间,预定利率的调低也会降低万能险的吸引力。
 
  此外,在严监管来临之前,万能险还是很多新成立险企快速盈利和做大规模的利器,这也是为什么渤海人寿在成立的头两年能实现快速盈利的重要原因。尽管现在业务转型成为寿险业的方向,但渤海人寿一时仍然不能完全摆脱对万能险的依赖。
 
  数据显示,尽管渤海人寿万能险规模同比出现下滑,但万能险在公司规模保费中仍然占到半壁江山,达61.06%,同比仅下滑了5.44个百分点。
 
  在渠道方面,渤海人寿更多依赖银保渠道,个险渠道占比较小。年报显示,渤海人寿2016年银保渠道收入占比高达95.9%。
 
  业内人士称,渤海人寿要消化及摆脱对万能险的依赖、实现转型,预计最快也需要两年左右时间。这势必将影响寿险规模的扩大和盈利能力。
 
  这家规模、利润都受到限制的险企,于海航而言是否还有吸引力,尚不得而知。
 
  据了解,海航集团很早就完成了对于保险业的深度布局,到2011年,其已经拥有一张寿险牌照,一参一控两家财产险公司牌照,同时还拥有两家专业保险中介公司的股权,其后经过数次调整,目前海航集团旗下只剩一张寿险牌照以及华安财险第二大股东的位置。
 
  值得注意的是,股东已经放缓了对于渤海人寿的增资步伐,原计划在2016年内增资至200亿元,但至今仍未实施。

分享:

来源:投资时报

责任编辑:张春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