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财经评论 >> 正文内容

严惩药物临床数据造假 防止权力寻租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6年09月22日

  有媒体报道,因临床试验数据不真实、不完整等问题,国家食药监总局不予批准的、药企自查申请撤回的药品注册申请高达1184个,占要求自查核查总数的73%。若扣除165个免临床,这个占比则达到81%。

  药品疗效如何、是否安全,主要靠临床试验数据说话。新药临床数据造假,意味着药物疗效失真、安全失守,轻者影响治疗,重则可能致残甚至夺走患者的生命。尤其是儿童用药剂型,数量本来就少,若再遇临床数据造假,对治疗儿童疾病的影响甚大,安全隐患也很可怕。

  药物临床数据造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目前,临床试验机构数量太少,与每年需要开展临床试验的项目数量严重不匹配,导致临床试验机构不堪重负,影响临床试验质量。同时,我国有关药品临床试验监管方面的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完善,没有严格落实临床试验机构资格认证制度,参与临床试验的机构鱼龙混杂;第三方监督与制衡机制的缺乏,又造成药企与临床医院合伙造假。此外,由于“关门审批”,药物临床数据不公示,审批过程不公开透明,也为数据造假留下了“暗箱操作”的空间。

  我们对药物临床数据造假行为必须“零容忍”。一方面,应完善法律法规、监督机制和管理体制,堵住法律的漏洞和制度的漏洞,抬高进入门槛,填补监管空白,不放过药物临床试验的每一个环节,防止过程造假;另一方面,要实行“开门审批”,让新药审批在“阳光”下进行,防止权力寻租,杜绝审批腐败。(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王甄言)

分享: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谢欢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