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国内保险 >> 正文内容

上市公司转型保险瞄准新型业务 布局路径主要有两类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6年07月25日

    6月3家,上半年9家,实业资本争相设立保险公司,图了什么?上半年国内保险业保费数据刚刚“出炉”,逾1.8万亿的原保费规模、近四成的同比增速,如此傲人的成绩再度令各界惊叹。对此,分析认为,越来越多的产业资本以及上市公司积极投身保险行业,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看好中国保险业的发展。或希望能趁着保险行业站上风口,进而提振公司股价、做大市值,或者是进行战略运作,谋求产业的转型升级。 南方日报记者 郭家轩
 
  实业资本纷纷布局保险
 
  近年来实业资本向保险资本的转型风起云涌。近日贵州茅台、江苏黑牡丹两家上市公司携手多路资本,分别成立华贵人寿、江南人寿。其中,华贵人寿由11家公司共同发起筹建,注册资本人民币10亿元;江南人寿拟定注册资本20亿元。
 
  除此之外,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以来,已有超过200家企业排队申请保险牌照,其中来自金融、房地产、通信、网络传媒等行业的80多家上市公司已成功布局,具体涉及了财险、寿险、健康险、养老险、相互保险、再保险、互联网保险、信用保证保险等,还有一些上市公司通过直接控股或间接参股的形式介入保险公司业务,通过产业融合扩展公司的金融版图。
 
  从今年上半年来看,其中已有9家保险公司获得筹建批复,分别为:汇友建工财产相互保险社、信美人寿相互保险社、众惠财产相互保险社、太平科技保险、横琴人寿、三峡人寿、建信财险、前海再保险、人保再保险。从获准批筹的公司来看,相互保险、科技保险、再保险等新型保险公司成为主力。
 
  具体来看,信美人寿相互保险社为蚂蚁金服等9家企业发起,主要针对发起会员等特定群体的保障需求,发展长期养老保险和健康保险业务;汇友建工财产相互保险社由长安责任保险发起设立,主要针对建筑领域的特定风险保障需求,开展工程履约保证保险、工程质量保证保险等新型业务;众惠财产相互保险社由永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和李静等2名拟任高管发起,主要针对特定产业链的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融资需求,开展信用保证保险。
 
  从中不难看出,这3家公司避开传统财、寿险业务领域,立足于监管层倡导的长期养老保险、健康险业务、信用保险等新型业务是成功批筹的重要原因。同时,监管层也倾斜边远地区、没有设立总部的地区。比如贵州茅台拟设立的华贵人寿,正是贵州省的第一家地方法人性质保险公司。
 
  传统业务转型升级
 
  仔细观察不难发现,驱使上市公司布局保险业的关键动机,离不开自身的产业转型升级和在金融领域布局的需求。“产业资本以及上市公司积极投身保险行业,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看好中国保险业的发展。”某险企内部人士对记者表示,但是各个公司在保险行业的诉求是不同的,有的上市公司是趁着保险行业站上风口,进而提振公司股价、做大市值;有的则是以保险作为目标进行战略运作,还有一些上市公司的主要目的是谋求产业的转型升级。
 
  以江南人寿为例,黑牡丹公司表示,之所以设立保险公司,是因为“保险行业发展前景良好,我国人寿保险业务发展迅速,潜力巨大,本次投资有利于公司促进产融资源协同发展,推进金融领域战略布局,提升综合竞争力,为股东创造更大的价值。”
 
  对此,有业内人士指出,部分投资公司经营业务可以与保险业务产生行业协同效应,介入保险业务有利于其现有业务的良性发展,在当前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产业资本供给过剩却缺少高收益的投资渠道,保险行业身处经济效益较高的金融领域自然受到产业资本的青睐。
 
  而平安证券研究所认为,近年来,上市公司对于保险公司的股权产生了巨大的兴趣,尤其是前海人寿等新设平台类保险公司通过理财型保险热销,将新设保险盈利周期从过去的6至7年缩短为2至3年,使得市场对保险牌照的兴趣增加。
 
  而首创证券研究报告则进一步分析指出,吸引产业资本投资保险股权的原因主要有3个方面:一是在当前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产业资本供给过剩却缺少高收益的投资渠道,保险行业身处经济效益较高的金融行业,自然受到产业资本青睐;二是保险公司本身的经营特点确保其可以为控股公司提供长期稳定的低成本资金来源,降低公司融资成本;三是保险行业目前仍处于上升阶段,市场需求不断提高,相关政策红利持续落地,为保险行业快速发展打开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从目前实业资本布局保险的路径看来,主要有两类,一是收购,通过大比例收购保险公司股权,使其成为上市公司子公司,比如天茂集团、华资实业、西水股份等;另一类则是新设保险公司,通过保监会批准核发牌照;而这也是目前获取牌照的主要手段。

分享:

来源:南方日报

责任编辑:张春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金共赢(赣州)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金资讯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