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国内保险 >> 正文内容

项俊波:少数企业蜕变成野蛮人社会上有抹黑万能险言论

来源:新浪财经    作者:    发布时间:2016年07月22日

    新浪财经讯 7月21日消息,保监会主席项俊波今日在“十三五”保险业发展与监管专题培训班上对多位保险公司董事长表示,少数企业进入保险业后无视金融规律,规避保险监管,蜕变成“暴发户”、“野蛮人”,这些保险公司激进的经营策略和投资行为,成为热点事件,而社会上对万能险的大量误解,很少有险企应该主动站出来,澄清社会上的错误认识。
 
  少数企业进入保险业后无视金融规律 蜕变成“暴发户”、“野蛮人”
 
  项俊波表示,这几年,少数公司进入保险业后,在经营中漠视行业规矩、无视金融规律、规避保险监管,将保险作为低成本的融资工具,以高风险方式做大业务规模,实现资产迅速膨胀,完全偏离保险保障的主业,蜕变成人皆侧目的“暴发户”、“野蛮人”。
 
  险企应该主动站出来 澄清社会上对万能险错误认识
 
  项俊波表示,这些保险公司激进的经营策略和投资行为,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经过媒体、网络的放大效应后有些问题甚至成为社会的焦点问题。对于这些热点事件,尤其是负面新闻炒作的问题,如果不积极主动加以应对,就会产生大范围的不良影响,甚至造成严重风险。
 
  比如,之前社会上出现了对万能险的大量误解、曲解甚至是抹黑的言论。保监会通过权威专家解读、加强新闻发布、邀请媒体采访等方式,作了大量的舆论引导工作,阐释依法监管的原则立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很少有保险公司主动站出来,澄清社会上的错误认识,维护行业赖以生存的环境和土壤。全行业要深刻地认识到,保险业的声誉是全行业共同的财富,如果行业形象破坏了,所有公司的利益都会受损。
 
  总之,全行业要高度重视声誉风险,不断加强舆情监测,提高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完善突发事件应对预案,学会发声、主动发声、统一发声,努力降低负面新闻炒作的可能性,有力维护保险行业的良好形象。
 
  项俊波在培训班上特别强调保险业要重点防范风险。
 
  决不能让公司成为大股东的融资平台和“提款机”
 
  要大力倡导“保险姓保”的发展理念,进一步发挥保险在风险管理方面的核心优势。一是严把股东资格审查标准。要让那些真正想做保险的人来做保险,决不能让公司成为大股东的融资平台和“提款机”,特别是要在产融结合中筑牢风险隔离墙。二是提升风险保障型业务发展能力。引导全行业围绕经济和社会的重大变化,围绕城乡居民的消费习惯和消费热点升级,围绕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调整,找准保险业提供风险管理和保障的切入点,加大产品服务创新,全面提升保险业的自身素质和服务水平。三是促进保险业务结构调整。按照突出主业的原则,以 消费者需求为导向,加快风险保障型和长期储蓄型业务发展。四是规范保险投资运营行为。保险机构要始终坚持依法合规的原则,坚持保险资金服务保险主业。
 
  要对保险机构重大投资等信披做出强制性规定
 
  项俊波表示,保险资金股票投资从去年最多时浮盈数千亿元,一度下降至全行业浮亏。1-6月保险资金投资收益2.49%,比去年同期下滑2.81个百分点。下一步,监管部门将围绕“公开”和“透明”加强保险公司治理建设和监管,清理保险机构股权结构,厘清关联企业关系,不留空白和盲区。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对保险机构股权变动、重大投资和关联交易等信息披露做出强制性规定,充分发挥公众监督和市场机制约束作用。
 
  他特别指出,个别公司权益投资占比较高,资本市场大幅震荡的情况下出现严重亏损,侵蚀了公司的偿付能力,出现较大资本缺口;个别公司因面临股权变更,股东未能迅速办理股权交割手续,资本金无法及时到位,导致其偿付能力不足。下一步,要加强偿付能力监管和保险资金运用监管的互联互通,使保险机构合理控制负债成本。 定期开展偿付能力评估,及早发现化解风险苗头。要督促偿付能力不达标公司通过调整业务结构、增资等方式尽快改善偿付能力状况。加强与偿二代有效对接的公司治理监管体系建设。
 
  部分公司“短钱长投”问题凸显
 
  项俊波还表示,近一个时期以来,部分公司集中发展中短存续期产品,并将其主要投向收益高、流动性低、期限较长的不动产、基础设施、信托等另类资产,以期获得较高收益,导致“短钱长投”问题凸显。同时,在投资端收益持续下滑的情况下,有的保险机构依然在负债端保持高结算利率,资产负债匹配难度持续加大。金融机构要想基业长青,就必须在资产负债的期限、收益、风险、流动性等方面做到相互匹配。对保险机构来说,怎样才能做到收益性、安全性、流动性兼顾呢?核心工具就是资产负债匹配管理。资产负债管理水平是衡量保险机构风险管理能力、未来发展潜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一定要高度重视,使加强资产负债管理成为常态。

分享:

来源:新浪财经

责任编辑:张春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金共赢(赣州)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金资讯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