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国内保险 >> 正文内容

农业保险赔付高 投保意愿为何不高?

来源:央广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6年07月20日

    生活中常能听到一句话,叫“好心办坏事”,原本良好的初衷,却因为方法单一或不恰当,往往按下葫芦起了瓢,所以,只有当方法对路了,才能达到良好预期。
 
    农业保险赔付高,投保意愿为何不高?
 
    上个月,北京大兴、房山两区遭遇冰雹突袭,近24万亩农田、果园遭遇重创。灾难过后,保险机构针对投保了农业自然灾害险的农户积极展开理赔。所谓农业自然灾害险,是针对自然灾害给农作物带来缺失而推出的险种,并且是由政府扶持的一个政策性险种,农民个人只需要承担10%的费用,付1元钱就可以获得102元的风险保障。
 
    虽然赔付比例这么高,然而调查发现,当地很多农户并没有参与保险,导致灾害降临后难以得到保险机构的帮助。即使是那些投保的农户,对于这项保险也评价不高。《人民日报》指出,目前的农业保险主要还是保成本,赔付款难以弥补收成损失。“没灾时钱白交,有灾时补钱少”,这就约束了农民对政策性农业保险投保意愿的提升。
 
    此外,由于农业自然灾害总是连片发生,这又导致保险机构一旦出险,需要承担的赔付十分高昂,很难像别的险种一样盈利。因此,连保险机构对这个险种的开发也缺乏热情。
 
    《广州日报》建议,既然是由财政提供保费补贴,就是动用了公共资源,而公共资源的使用应该做到普惠化,所以,农业自然灾害险应该普及到每一个农户投保。而对于保险机构来说,应该将其作为自己必须履行的社会责任,实行低收费制度,并在评估险情时适当放宽标准。
 
    其实,仔细想想,大的自然灾害并不是年年有,即使降低收费、放宽估险,这个险种仍然能够给保险机构带来利益。更重要的是,我国是农业大国,推广农业保险,减轻农民在自然灾害中的压力,无疑是一项值得重视的工作。关键在于方法要对路,要发挥政策机制的作用让这个险种走进每个农业家庭。
 
    民间版“以房养老”更接地气
 
    情况不明决心大,心中无数办法多。有时候,方法不得当,可能是对实际情况了解不深入。比如“以房养老”政策,试点两年,全国只有42户家庭57位老人参与。有专家指出,这种起源于海外的养老模式,理论上讲是一件好事,但在我国情况不一样,它遇到的是文化传统上的“水土不服”。
 
    相比之下,民间版的以房养老模式更加灵活、更接地气。比如在南京,有鼓楼区的老人把学区房卖了,然后住到非学区地段;或者以大换小、以近换远,通过房子的地区差价来换取更多的资金养老。还有很多人以出租房或卖房来支付养老院费用。这类的“以房养老”方式让老人多了不少选择,也不像官方版“以房养老”有那么大的阻力。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构建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体系,为老年人提供更多的养老选择,不仅是养老事业发展的重要表现,更是服务型政府的基本职责。正像《湖南日报》所说,养老问题,不能只靠机构力量,政府职能同样不能缺位。如何凝聚更多的社会力量,探索更加多元化的养老体系,多途径解决养老难题,才是今后解决养老问题的必由之路。
 
    网络食品迎来“神秘买家”
 
    接下来说说“神秘买家”制度。国家食药监总局日前出台规定,从今年10月1号起,县级以上食药监部门可以对网络食品进行抽检,抽样人员以顾客身份模拟消费者购买的场景,这样可以更加真实地还原消费者所购买食品安全的状况。
 
    常见的食品抽检,一般是到卖场进行突击检查,明察暗访,这样很容易打草惊蛇,相比之下,“神秘买家”制度则让卖家防不胜防,因为每一次交易的背后都可能是一次抽检。如果可以广泛应用,不仅有望大大挤压商家造假应付的空间,还能有效提高监管抽查的震慑作用,并倒逼企业注重食品安全,让消费者多一点安心。
 
    甚至,《光明日报》建议,有关部门不妨扩大抽检人员的范围,或者直接吸纳部分消费者参与“神秘买家”。这样既可以减轻监管部门的压力,也能释放消费者打假保安全的热情,从而体现消费的真实性和公正性。
 
    对于网络食品这类的新兴业态,监管必须跟上节奏,而“神秘买家”制度正是一次有益的尝试和创新。只有多措并举,才能最大程度发挥监管效力,维护消费者权益以及良好的市场秩序。

分享:

来源:央广网

责任编辑:张春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金共赢(赣州)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金资讯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