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财经评论 >> 正文内容

新能源汽车乱象待厘清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6年01月28日

    马红漫(财经评论员)
 
    新能源车企骗补事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为此,财政部、国家发改委等部委日前联合发文,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实施情况及财政资金使用管理情况进行专项核查。
 
    客观而言,目前针对新能源汽车的扶持力度可谓前所未有,除了中央与地方财政真金白银的补贴外,还有购置税免征等利好,足以覆盖新能源车与传统车的成本差。政府部门如此大手笔的投入就是希望能推动新能源汽车规模化发展,助其承担起促环保、稳增长的使命。但遗憾的是,由于补贴标准粗放、监督机制弱化,这一产业政策实施绩效不佳,并在一定程度上割裂了生产与消费两大市场。一方面,新能源生产商为博得高额补贴往往会据此设计产品,而将消费需求、技术研发抛于脑后,以至于整个产业陷入低水平盲目扩张的漩涡之中,二线品牌抑或更为低端的生产商甚至借政策春风逆势崛起,在业内形成了“劣币驱逐良币”的局面。而且,生产厂商的趋利性若得不到合理引导道德风险就会泛滥,包括虚报续航里程、循环使用电池、虚假销售等骗补手段已成为业内潜规则,导致财政资金流失和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更多应用于公共交通等领域,私人购买量较少且集中在燃油汽车牌照稀缺的大型城市中。由于国产新能源汽车在电池能量密度、充电时间、使用寿命及安全性等方面尚未有突破,续航与充电瓶颈让广大消费者在购买决策中颇为犹豫。其结果就是,新能源汽车生产陷入了消费承接乏力的野蛮生长轨道,亟待得到厘清。
 
    可见,补贴政策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而言具有标杆指引作用,理应缜密设计、严谨实施。当前普惠性补贴虽然快速启动了国内新能源汽车的生产步伐,但却未能激励厂商将政策红利转化为技术红利,而私人新能源汽车市场培育也乏善可陈。财政部等部委日前发文直指新能源汽车市场乱象,产业重塑问题值得关注。值得一提的是,新能源汽车政策已悄然转向,不仅开始对整车补贴提出技术指标要求,而且也加大了补贴退坡力度,预计2020年后针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政策将退出。与此同时,财政部等部委近日联合发文,提出对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给予补贴,以期激活新能源汽车应用市场。随着产业政策的不断完善,新能源汽车生产与消费市场之间的沟通也会更加直接与流畅。
 
    当然,财政扶持政策的目的是“抛砖引玉”,在开启市场引擎后就会逐步退出市场,未来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市场化调节机制当尽早明晰。需要指出的是,海外有国家尝试将碳排放交易模式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市场,对汽车厂商提出技术兑换积分要求以及积分市场交易规则,在这一奖惩机制下,厂商会积极地将优质资源集中于核心技术研发中来。可以预想的是,如若行政性补贴举措被积分交易等市场制度所替代,那么新能源车企骗补问题将会自动消弭,届时市场机制将会倒逼厂商通过夯实技术短板提高竞争实力,进而对产业发展形成正向激励。

分享:

来源:广州日报

责任编辑:张春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