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财经评论 >> 正文内容

“圆珠笔制造大国”赚的都是苦力钱

来源:燕赵晚报    作者:孙曙峦    发布时间:2016年01月26日

  三千多家制笔企业、二十余万从业人口、年产圆珠笔四百多亿支……中国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制笔大国,但一连串值得骄傲的数字背后,却是核心技术和材料高度依赖进口、劣质假冒产品泛滥的尴尬局面,大量的圆珠笔笔头的“球珠”需要进口。(1月25日《成都商报》)

  如果不是看了媒体的详细报道,笔者至今也不知道,从小到大用惯的圆珠笔竟然不是我们独立生产出来的。这一现状令人尴尬,更令人心痛。

  那么,生产一支圆珠笔,到底有多难呢?

  原来,生产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需要二十多道工序;笔头和墨水是圆珠笔的关键,其中笔头分为笔尖上的球珠和球座体;笔头上还有五条引导墨水的沟槽,加工精度都要达到千分之一毫米数量级;笔尖的开口厚度不到0.1毫米,还要考虑到书写角度和压力,球珠与笔头、墨水沟槽位搭配必须“天衣无缝”,加工误差不能超过0.003毫米……这就意味着,要想生产出一支优质圆珠笔,就得拥有先进的设备、完美的工艺与高超的生产技能。而这一切,都是对我国制造业的严峻挑战。

  据中国制笔协会名誉副理事长陈三元介绍,“生产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需要二十多道工序,传统工艺需要分开进行处理加工。”陈三元说,为了满足出口的需求,国内制笔企业开始大量采用瑞士米克朗公司的一体化生产设备,以提高质量和生产效率。而瑞士的生产设备对原材料的要求相对更高,国产不锈钢线材无法适用,必须依靠日本进口易切削不锈钢线材。同时,与之相匹配的墨水也要从德国、日本等国家进口。从而形成了我国当前圆珠笔产量第一,但核心材料和设备却大量依靠进口的“尴尬”局面。

  如此一来,尽管圆珠笔是我们生产的,但瑞士拿走了设备与工艺的钱,日本、德国拿走了材料的钱,我们就只赚一个微薄的苦力钱。在整个世界格局中,我们所扮演的,依然是一个廉价的“打工者”。

  更可悲的是,这种状况在其它领域同样存在。

  2012年,美国学者曾发布了一份名为《捕捉苹果全球供应网络利润》的报告,其中针对iPhone手机利润分配的研究显示,2010年苹果公司每卖出一台iPhone,就独占其中58.5%的利润;原物料供应国占21.9%,屏幕、电子元件等主要供应商分得了4.7%利润,而中国大陆劳工只能从中拿到1.8%的利润。

  58.5%和1.8%,这是两个悬殊极大的数字,它们所代表的,恰是核心科技与廉价劳动力之间巨大的价值落差。

  一个国家,要想在世界上站稳脚跟,要想在国际上赢得他国的尊重,就必须拥有强大的国力;而先进的科学技术与出众的生产技能,正是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球珠”很小,却涉及制造业的方方面面;当“球珠”依赖进口,足以说明我们的制造业与国际先进水准还有巨大的距离。对此,惟愿我们的企业能够痛定思痛,卧薪尝胆,从而奋发向上,实现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创造强国”的转变。

分享:

来源:燕赵晚报

责任编辑:谢欢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