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财经评论 >> 正文内容

脱贫的关键是摆脱精神“贫困”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作者:吴秉泽    发布时间:2015年12月22日

  日前,在调研中,某乡镇干部给笔者讲起帮扶贫困户发展养殖业的故事。该贫困户利用扶贫资金养羊,羊群生病后,不去联系兽医医治,而是给乡镇干部打电话,说“你们送的羊生病了,赶紧来看看”,乡镇干部接到电话后甚是无奈。

  当前,这样的事情不少。一些与紧迫繁重的扶贫攻坚任务不相适应的观念和做法,一定程度上迟滞了扶贫开发的进程。如此这般的扶贫,可能很难脱贫。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某些自然条件相对恶劣、交通不便的地区,面对贫困不低头,以“滴水穿石”的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最终“弱鸟先飞”“至穷致富”。

  说到底,内因是决定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因素。贫困群众是脱贫致富的主体,是关系脱贫攻坚目标能否实现的决定性因素;他们自身的脱贫志向是打赢扶贫攻坚战不可或缺的内生动力。如果没有志气,脱贫致富动力就会不足,即使投入再大,也只能保其一时脱贫,却管不了长久发展。

  “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我们要实现的脱贫,不只是摆脱物质上的贫困,更要摆脱意识和思路上的“贫困”。因此,在扶贫的过程中,相关部门既要注重物质上的帮扶,也要加大精神上的鼓励;既要修建基础设施、发展产业,也要鼓舞志气,帮助树立脱贫的信心和斗志,提升致富的技能和本领。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辛勤劳动来实现。只要广大干部群众拿出决战决胜的斗志和滴水穿石的韧劲,找到精准扶贫的路径,就一定能打赢这场硬仗。(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吴秉泽)

分享: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谢欢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