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保险热销网上投保不能“任性”
来源:大河报(郑州) 作者: 发布时间:2015年11月20日
核心提示今年“双十一”,天猫创造了912亿元的天量交易额,而来自蚂蚁金服的数据显示,保障消费者购物的退运险当日保单量达到3.08亿单,同比增长65%,但这一数据仅仅是互联网保险业务的冰山一角。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网络轻松点击购买常规保险产品,互联网保险业务规模不断扩大,但在许多消费者选择“全自助”网络保险的同时,网络投保也暴露出一定的风险,需要消费者掌握一定的技巧并理性投保。
互联网人身保险保费首破千亿
近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2015年1-9月人身险网销经营数据。今年前三季度互联网人身保险保费再创历史新高,首次突破千亿元,实现累计年化规模保费1181.9亿元,是去年同期的4倍,同比增长高达332.24%,较今年上半年增长161.02%,占人身险行业1-9月保费总收入的比例达到6.3%。
其中,仅7-9月的累计保费收入就达729.1亿元,远远高出2014年全年353.2亿元的水平,互联网人身险业务发展态势迅猛。
同时,互联网保险市场经营主体稳步增加,截止到三季度末,开展网销经营业务的人身险公司数量从2014年的52家增长到58家,占人身险公司总数已达81%。从人身险公司总体业务结构上来看,前三季度互联网人身保险的各险种中,健康保险年化规模保费为6.6亿元,仅占比0.6%,意外保险年化规模保费为32.7亿元,仅占比2.7%。
而人寿保险仍为主力险种,实现年化规模保费1142.6亿元,占比高达96.7%,主力优势地位进一步巩固。其中万能险年化规模保费合计496.7亿元,占互联网人身保险保费的比例达42%;投连险年化规模保费达到542.8亿元,占互联网人身保险保费的比例高达45.9%,较上半年上升了24个百分点,市场份额显著扩张,发展速度较快。
官网销售低于第三方平台但安全系数最高
数据显示,目前互联网人身保险仍以第三方平台为主,官网为辅。人身险公司通过第三方平台承保件数达到16259.13万件,实现的业务规模保费高达1150.2亿元,占互联网人身保险总保费的97.32%,同比上升3.04%。人身险公司官网的网站流量为72957.27万次,投保客户86.25万人,承保件数85.19万件,但保费仅有31.7亿元,在互联网人身保险总保费中的占比尚不足3%。
整体来看,行业通过第三方渠道实现的保费及承保件数都远高于官网销售,这与官网数量固定,第三方平台不断增多,消费者投保习惯发生改变等多种因素有关。
随着网络投保数量的增多,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网站销售假保单进行保险欺诈的行为时有发生,为最大限度降低网络投保风险,业内人士提醒消费者可以选择知名度较高的第三方平台进行下单,或者到各保险公司的官网进行购买,官网无论是服务还是安全都是最有保障的,但第三方平台的产品更为多样,仍是当下网络投保人比较热衷的渠道。
货比三家再投保及时验证电子保单
目前在售的网络保险产品千差万别,以国内一知名电商平台所售保险产品为例,仅意外险这一项就有50多个品种,价格最低为0.01元/年,最高2300元/年,价格不同所保范围不同,理赔额度不同,但个别产品价格相同也可能会有不同的保障。
业内人士建议,保费只是一方面,要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投保人不能一味寻求低价,应该在投保前仔细通过网络查看简要的保险产品介绍,包括具体的保险利益、生效时间、保险期限等。如果这些细节出问题,就会造成一旦出现意外而拿不到保费的情况发生。
网络投保过程中,消费者会遇到同一款产品,或者比较接近的两款产品,在不同的正规网络销售平台上,存在一定的价格差异。因此,当决定通过网络投保一份保险后,不妨稍加比价,除了比价格,消费者还可以通过平台或相关商家的电话接通率、客服的专业水准以及是否能够退换等售后服务进行综合甄选。
在完成网上投保、网上支付及网上即时核保后,投保人将会很快收到相应的电子保单。在查收电子保单后,投保人应在第一时间仔细查看,确认保单所示条款与自己投保前了解的产品条款一致,查看是否有保单号、险种名称、保单生效时间等关键内容,并拨打保险公司电话查验真伪。
此外,网上投保应以意外险、家财险、车险等期限较短、保险责任相对简单的产品为主,对于较为复杂、保费较高的险种,建议最好向专业人士咨询或通过业务柜台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