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财经评论 >> 正文内容

垄断是创新的大敌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苏文洋    发布时间:2015年04月21日

  人类社会发展是一个不断地创新发展的过程。在创新的过程中,会遇到方方面面、形形色色的阻力,许多阻力不是来自外部的障碍,而是内部的垄断。

  4月16日《南方周末》刊登题为《该死就死的市场经济》一文,讲了两个关于进化的故事和一个关于垄断的故事。垄断这东西,不分中外,不分东西方,也许算是普世的。文章说的垄断故事大意如下:美国贝尔实验室早在1930年代就发明了录音电话。可是垄断美国电话业务的AT&T担心人们有了录音电话后会少打电话,下令停止了相关研究,封存了所有资料。结果,美国最后不得不从德国进口磁带录音技术!作者由此感叹:这个东西一出来就把别人的业务给破坏了。谁不希望自己干得好好的,业务能够永远这么干下去?而AT&T这个例子说明,哪怕这个新东西对业务的可能影响其实没那么大,哪怕它是自己公司发明的,也不行。垄断的结果最终是这家大公司以反垄断为名被分拆,有很多人深感遗憾,但这就是美国人的聪明之处,舍得付出创新的代价。

  我关注这篇文章里讲的垄断故事,是因为几年前曾经听一位朋友讲过他亲历的垄断故事。有一家大型国企,主攻一个科研项目,搞了半个世纪,还见不到什么成果,难题还没有攻克。这位朋友认为不是材料问题,而是工艺问题。恰巧,他有这方面的多年实践经验,向总工程师提出解决方案。因为他不是这家企业的人,总工程师也就实话实说,告诉他:因为有这个技术难关课题,又是仅此一家负责解决,每年都有国家拨款,全厂从上到下就吃这个课题。你给解决了,大家今后吃什么去?当然,我这里只是简述这个故事,不可能也不必要在此讲述精彩的故事全过程。

  不知道这只是一个企业的垄断故事,还是有其他类似的垄断故事。这个故事一直记得,总想找个机会告诉有关科技创新的主管部门,或许他们知道,或许他们还不知道,一个科研课题如果交给一家去解决,也许这个课题就永远“胎死腹中”了。不妨倒查一下,看一看我们有多少几十年攻克不了的技术难关,卡在了这类垄断科研项目的单位。把这类项目拿出一些,适当打破垄断,面向社会开放,让有能力解决的人才或其他单位参与进来。

  一个社会要有创新,投入多少资金、人才只是一方面,关键还是创新机制的建立。如果所有资金、人才都投入一个阻碍创新或以创新为名而吃定创新的“篮子”里,结果反而是得不到创新的结果。垄断是创新的大敌,有一些来自外部的垄断比较容易打破,有一些来自内部的垄断几十年都难以打破。创新自打破垄断开始,这是我们谈论创新时不容忽视的问题。

分享:

来源:北京晚报

责任编辑:谢欢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金共赢(赣州)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金资讯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