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财经评论 >> 正文内容

冯海宁:科级干部“报家底”有多重价值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5年04月14日

  据报道,北京、贵州、海南等地近期悄然启动科级干部申报个人报告事项,引发广泛关注。

  科级干部申报个人报告事项,意味着个人报告事项制度已经覆盖到所有行政级别的官员。相比之前只有县处级以上官员需要报告个人有关事项,这具有多重价值。

  过去,科级干部不用申报的主要原因,或许是觉得这一级别的官员权力小,腐败现象少。但情况却并非如此,近年来,“小官巨腐”现象频现,一些行政级别不高的腐败官员,涉案金额却相当惊人。让科级干部“报家底”,无疑有利于遏制基层腐败,修复基层生态,重构干群关系。同时,也是对官员的一种保护,有利于维护公共利益、密切干群关系。

  当然,科级干部“报家底”只是预防腐败的第一步,如何去核查、监督官员“家底”才是关键,毕竟科级干部的人数更多。同时,也要意识到科级干部“报家底”存在局限性,特别是报告制度还停留在报告、抽查阶段,而完整的财产申报制是包括申报、核查、公开、监督、问责5个环节的。

  个人事项报告制度不仅要“扩围”,让科级干部“报家底”,也要向完整的财产申报制迈进,让所有报告个人事项的官员不敢弄虚作假,更不敢、不能、不想腐败。只有不断去突破局限,才能让财产申报制发挥更多的积极作用。(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冯海宁)

分享: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谢欢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金共赢(赣州)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金资讯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