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潮白 发布时间:2015年03月18日
昨天,新华社独家披露的《揭秘假币的“前世今生”——探访公安部反假币实验室》,让我们大开眼界。既见识了什么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更见识了什么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用文章开篇的话说:在这里,不管多“真”的假币,都能验明正身;在这里,一张假币纸,能透露出来自针叶木、阔叶木的“前世今生”,查到原产地在哪;在这里,一张假币,能看出画工是谁,如何流荡江湖……这就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文章又告诉我们,近年来假币制造出现了新趋势,制售假币有着完整的网络和产业链。一方面,造假分子通过血缘、老乡关系走在一起,有相对严密的分工,组织化程度较高;另一方面,贩售、运输、交易通过网络完成,加大了公安机关的侦破难度。这就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造假币与反假币,相互间已经缠斗了至少两千年,因为秦朝的法律就已经有举发“盗铸”的记载,今后二者再继续缠斗下去不仅不足为奇,而且可以说正常不过。新华社文章还告诉我们,通过这些年收缴的假币来看,96.7%的假币胶片来自于汕头70多岁的彭大祥。彭大祥可算“魔”之一种了,他在不借助电脑设备的情况下,能够靠手工绘制整套人民币胶片母版!2013年,彭大祥被判处无期徒刑,他真要庆幸是生在当代,要在从前,脑袋早没了。宋朝的交子、会子是我国最早的纸币,留存于今的“南宋行在会子库印钞铜版”上,就清楚地标明“敕伪造会子犯人处斩”。你在那个时候给抓住试试?而在王莽时代,“一家铸钱,五家坐之,没入为奴婢”。
假币的危害众所周知。早几年,“HD90”打头的百元假币,以其“高仿真”、能骗过验钞机的姿态在全国多个省市出现后,把公众的正常生活搅扰得何其不堪?此后,每有各种字母组合开头的假币面世,大家也都要惶惶不安一阵。在国家层面,假币则足以扰乱正常的金融秩序。2008年获得第80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奥地利电影《伪钞制造者》,取材于真人真事,描写的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关押在集中营里的犹太能工巧匠为生存而被迫为纳粹伪造英镑和美元假钞的故事,纳粹正是试图以此来破坏他国的经济。目前公安部反假币实验室已在全国形成“一室三站十三监测点”的布局,仅仅在这些监测点的银行柜台,一年收缴的假币就超过1000万元;甚至在泰国、蒙古等我国境外周边,当地警方也发现了假人民币。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局反假币处处长潘玉宗就此指出:“如果不强化打击,未雨绸缪,将影响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当然,我们有理由相信,终究会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制造假币,自然是为了追逐真币。钱币这种东西,虽然定义上说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但它实在不一般。西晋鲁褒有一篇著名的《钱神论》,对金钱崇拜的愤世嫉俗溢于言表:“钱之所在,危而使安,死可使活;钱之所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是故忿诤辩讼非钱不胜,孤弱幽滞非钱不拔,怨仇嫌恨非钱不解,令问笑谈非钱不发。”其实,前人早就总结出来了,钱财乃身外之物,生不能带来,死不能带去。然而使人不解的是,历来的贪官在这个问题上一概执迷不悟。比如时人给元朝脱脱丞相的吊诗:“百千万贯犹嫌少,堆积黄金北斗边。可惜太师无脚费,不能搬运到黄泉。”如果我们把脱脱这个名字置换成今天某个贪官的名字,不是会发现该诗像公式一样适用吗?
言归正传。公安部反假币实验室自然火眼金睛,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一旦不幸遭遇假币该怎么办?该学习明朝冯俊的态度。冯俊为举子时,“逐什一之利于山东”,回来一看“皆伪银也”,乃“悉投于河”。他就撂下简单的一句话:“无陷后人。”到此为止,不要流出去再害别人。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