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财经评论 >> 正文内容

通过改革压缩国企腐败空间

来源:长江日报    作者:周俊生    发布时间:2015年02月11日

  中央巡视组最近公布的对中国神华、中国联通、中石化、中国船舶、中国海运、东风汽车等中央直属企业的专项巡视情况,揭露了发生在央企内部的种种腐败行为。透过巡视组简单的描述,我们已经可以看出,集中了庞大国有资产的国有企业,已经成为一些腐败分子“靠山吃山”的围猎目标,国企腐败,已经成为反腐的一个重点领域。

  发生在国企中的腐败,与发生在政府机构中的腐败一样,都是手握权柄的官员公权私用之下产生的恶果。其实,国企由于涉足市场,相比政府机构,其高管拥有的腐败能量有过之而无不及。如果缺乏有效监督,其内部发生的贪腐无疑将更猖獗,造成的后果也更严重。

  从中央巡视组揭露的材料来看,一些掌握了国企高管权力的贪腐分子从事各种官官勾结、官商勾结、权权交易、权钱交易、权色交易、政商交易,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国企这个平台,客观上给他们提供了便利条件。在政府机构内部的贪腐分子,所能够做的无非是利用手中掌握的公权,为关系人提供进入市场或占有市场资源提供方便,然后再与关系人分配由此产生的“权力腐败红利”。国企内部的高管不同,他们本就置身于市场,掌控了雄厚的市场资源,因此要从事各种违法违规勾当便有了“长袖善舞”的条件,而国企所从事的市场化运作更给他们提供了贪腐的“保护伞”。比如,在企业正常的经营销售或股权运作中,高管可以轻而易举地通过所谓“市场化路径”向配偶、子女、亲戚、老乡或其他特定关系人输送利益。

  面对国企腐败的事实,我们必须看到,国企改革若不强势,会在一定程度上使国企沦为滋生贪腐的制度性温床。最近一二十年,国企发展,一定程度上仰赖政策倾斜。为了让国企能够获取更大的利润,国家对其利润上缴也十分宽容,导致其通过市场垄断所获得的利润大量囤积于企业,成为部分贪腐分子可以随意攫取的“金矿”。在对国企高管的个人报酬上,也是向外资或民营企业看齐,高管甚至能通过所谓股权激励将国有资本移花接木为私人资本。一些贪腐分子产生了错觉,以“共和国长子”自居,振振有词地为自己的贪腐寻找理由。

  国企反腐,一方面需要按照执政党的纪律和国家的法律对贪腐分子进行严肃处理,但更为重要的是,必须对现行的国企管理路径进行深刻的剖析,改革国有资产管理方式,不使国企成为滋生贪腐分子的温床。很显然,这有赖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推进,通过这种改革,让国企能够真正转变为一个与其他资本公平竞争的市场主体,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不再是依赖对市场资源的占有来获得,国企的经营真正按市场化的模式来展开,国企高管能够通过弄权获取非法私人利益的空间也就可以有效地堵塞。

  (作者系财经评论员)

分享:

来源:长江日报

责任编辑:谢欢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金共赢(赣州)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金资讯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