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财经评论 >> 正文内容

应该尽早与“买路钱”说再见

来源:燕赵晚报    作者:潘莹    发布时间:2015年02月06日

  4日,乌鲁木齐宣布提前结束两条城区快速路通行费收费,尚未还清的103亿元贷款本息,将由当地政府财政全额“埋单”。政府掏钱,让收费公路提前迈入免费时代,使公路回归服务公益的本质,这一做法赢得一片“赞”声。

  公路姓“公”,本应包含在政府公共服务范畴内。长期以来,各地政府以财政紧张为由,通过贷款等方式修建公路,再伸手向车主收费,偿还债务,用于养护。但现实情况是,一些地方不仅不顾民意,大上贷款修路项目,收费路段比比皆是;还有的地方想方设法延长收费期,俨然把公路当成摇钱树。“贷款修路,收费还贷”异化为“留下买路钱”的民生顽疾。

  不仅如此,巨额公路收费去向不透明、交通领域腐败滋生、高级路暴露低质量等问题,让社会各方对收费公路的质疑声不断。适时取消公路收费,转变公路发展方式,民意呼声很高。可喜的是,已有地方政府愿意回应民众期待,体现责任与担当,还公路服务以公益性本质。如去年1月,深圳提前取消一条正在运营期内的高速路收费,政府为此花费约27亿元回购资金。

  收费公路免费后,短期来看,地方政府好像做了“亏本买卖”,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还路于民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不仅减少民生支出,减低物流成本,而且改善了交通环境,为地方“软实力”加分不少。同时也有利于“倒逼”政府在“公路账本”上精打细算,从建设项目招投标,到防范金融风险,挤压成本泡沫,变以往的传统粗放管理方式,向精细化管理转变。

  同时,应当看到收费公路回归公益服务,也是交通运输业适应新常态,服务国家战略、改善民生的大势所趋。当前,交通运输投融资改革正步入“深水区”,应推动建立规范的支持交通发展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积极推进政府购买服务,推广使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过去那种“政府修路,百姓凑钱”的模式有望被打破。

  作为公共基础设施,地方政府在管理运营公路时,应多算社会效益“大账”,少计较经济效益得失,兼顾效益与公平,要深化收费公路改革,更好地服务和惠及民生。

分享:

来源:燕赵晚报

责任编辑:谢欢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金共赢(赣州)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金资讯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