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财经评论 >> 正文内容

刘鹏:不能让保障房成“鸡肋”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5年01月22日

  据报道,全国最大保障房社区、山东青岛白沙湾片区保障房因位置偏僻申请遇冷,正变成一座空城。其从2012年底公开销售至今,仅收到不足200份申请。此外陕西、河南等多地保障房空置现象亦大量存在。

  在住房刚性需求量大、商品房价格较高等现实面前,由政府相关部门组织力量建设的保障房无疑是中低收入群体实现“安居梦”的重要依托。这样看来,保障房建成之后上演“空城计”是不正常的。具体分析,要么是保障房价格没有吸引力,与市场价相差无几,远远超出中低收入阶层的经济承受能力;要么,选址偏僻,大多远离市中心,加上市政配套设施差,让人们租得起、住不了。必须改变保障房“遇冷”的尴尬境况。

  其一,要以人为本,重质重量。保障房售价或者租价较低,建设过程中无利可图,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质量不尽如人意。建设保障房必须以人为本,而不是仅仅为完成任务指标。此外,在质量、选址、配套设施等方面也有必要建立起严格的管理制度,以保证保障房不因保障特性而出现有量无质、选址偏远、配套落后等情况。

  其二,要信息公开,问责到人。保障房建设是公共服务项目,不能关门操作。从讨论必要性、研究可行性,到项目立项、地址选择,抑或是资金投入、招标投标等,都有必要做到信息公开,甚至要做好相关民意调查与征集。唯有如此,才可能避免保障房空置与“空城”等不正常现象的出现。(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刘鹏)

分享: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谢欢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金共赢(赣州)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金资讯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