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日前在“2010陆家嘴论坛”上指出,我国全部商业银行加权平均资本充足率已从2003年末的-2.98%,提升至今年一季度末的11.10%,资本充足率达标银行从2003年的8家,到现在全部达标。
刘明康指出,在监管方面,坚持监管工具简单、有效,不应过于追求复杂而不管用的模型,不应过度依赖和迷信外部评级。中国银监会的这些做法已经在实践中经受了检验,并在对这场危机的反思中,获得了国际同行的普遍认同。
刘明康表示,在秉持科学监管理念方面,银监会主要做了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注重防火墙机制建设。为保护金融稳定和广大存款人利益,在纷繁复杂的所谓金融创新时期中,始终保持冷静头脑。作为传统的有零售业务的商业银行,必须保持资本市场与吸收存款机构之间的防火墙,必须在银行集团内部的母、子公司跨业之间,在前、中、后台之间保持防火墙机制。
注重功能监管与机构监管的结合。7年多来,银监会在不断强化机构监管的同时,先后成立了创新业务监管部、科技信息中心、案件稽查局等功能监管部门,加强了对创新业务、IT科技信息风险、各类案件风险等的功能监管。同时在市场风险监管等方面,不仅注重加强专业的功能监管团队建设,还不断强化他们与机构监管团队之间的协调合作。
注重规制导向与原则导向的结合。在规制导向方面,银监会重点抓了立法、普法、执法和法律法规后评价等四个环节,注重立法与执法良性互动。同时,始终坚持“管法人、管风险、管内控、提高透明度”的监管理念,探索提出了“准确分类—充足拨备—做实利润—资本充足”的持续监管思路和创新业务“风险可控、成本可算、信息充分披露”的监管原则等,原则指引的监管已成为传递监管要求和普及最佳实践的重要方式,有利于在提高监管强度、扩大监管范围的同时,明确风险边界和风险底线,也有利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灵活把握,有效控制具体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