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财经评论 >> 正文内容

铁路新绿皮车不为装嫩而来

来源:中国网    作者:谢伟锋    发布时间:2015年01月09日

  去年7月1日,郑州铁路局最后一趟图定绿皮车:2194次,退出历史舞台。昨日,郑州火车站,乘坐Z189次的乘客发现,本来“Z”字头直达空调车,已经变成了绿皮车。(1月8日 《大河报》)

  虽然仍披着绿外衣,但是已基本是动车组的“身”:车内配备空调、电茶炉、残疾人坐席、烟雾报警器等。在每节车厢的两端,与动车一样,有电子显示屏,屏幕会显示出列车的时速,室内以及室外的温度、距离前方站的距离等。一位专业人士说,新型绿皮车最高时速可达160公里,而老绿皮车最高只能达到每小时120公里。

  在“白皮车”动车组风行的时代,新型绿皮车终究还是如约而至。对于马上开始的春运来说,新型绿皮车将直接面对海量级旅客的检验。而对于铁路普通火车的统型来说,一切还在进行中。

  两个月前的绿皮车之争中,人们对于绿皮车之“新”有着公说婆说的争论。其中,比较大的争议是铁路部门对绿皮车的改变会不会仅仅是“黄瓜刷绿漆——装嫩”,也有媒体认为这是铁路部门的一次话题营销。其实对于旅客来说,并不介意火车披着什么颜色的皮,最主要的还是服务品质的升级版。

  从Z189所展示出来的新型绿皮车内外构造来说,它在硬件方面所呈现的品质是赏心悦目的。而列车乘务员所提供的软件服务,则需要旅客去亲身体验,没有经历者恐怕则无法打分。

  对于绿皮车硬件升级,在坊间引发习惯性的质疑声,就是低收入者一夜之间找不到亲切的交通工具。其实,“高大上”的交通工具并不是构成社会公平倾斜的原罪。德国柏林的奔驰出租车满街跑,其中就有行政级别的E系列车型,也不见当地有人抗议说没照顾到低收入群体的感受。把情景转移到中国来看,新型绿皮车面临的质询,其实有些是比较情绪化。毕竟新型绿皮车没有造成车票的高企,而它也是时代车轮滚滚向前的一个切点。

  中国已走在“限高、扩中、提底”的收入分配改革路径上,同时国家战略也从投资转为消费。这释放两个信号:一是老百姓的腰包就越发充盈;二是群众对于消费有更高的推动要求。而新型绿皮车作为出行工具的新型体现,融汇了以上两点要素的交集。

  新事物往往是改革红利的发放,如果它能够在服务感知、出行便捷上利好于群众,无疑是需要欢迎态度。记忆中“火腿鸡蛋方便面,哎腿让一让!”的老绿皮车时代已经在沉淀,而对于新型绿皮车的时代,再看到面子变化同时,还要体验下里子感知才行。

分享:

来源:中国网

责任编辑:谢欢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金共赢(赣州)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金资讯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