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两会报道组北京6日电】自此轮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人民币终止了小幅升值的进程,其兑美元汇率中间价一直稳定在6.82至6.84元之间。对于人民币何时升值,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今日在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首场记者会上表示,包括汇率在内的非常规政策退出是迟早的问题,但要避免过早退出。而货币政策将高度关注通货膨胀和其他经济指标的变化,根据各项指标所反馈的信息进行“动态调整”。
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召开首场记者会,邀请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和央行行长周小川解读中国宏观调控政策。对于人民币汇率,周小川表示,中国现阶段实行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机制,是根据中国国情和整个改革开放进程需要确定的制度。
周小川指出,“危机的条件下,不排除会采用特殊的政策”,比如在亚洲金融风暴和这次全球金融危机中。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期间,中国承诺人民币汇率不贬值。2008年7月全球金融危机蔓延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一直在6.82元至6.84元之间窄幅波动。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数据显示,扣除通货膨胀差异,2009年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较汇改前升值14.2%,但比上年末贬值5.7%,自汇率改革开始的小幅升值进程暂时中断。而今年1月以来,人民币汇率又上升大约1%。
不赞成汇率问题政治化
周小川表示,特殊的汇率形成机制,也是中国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一揽子政策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实践表明,中国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中,各项政策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对于人民币未来走势,周小川坦言,“这样的政策也有一个迟早退出的问题。”
他认为,当前经济出现复苏迹象,但由于危机的影响还很深重,复苏的基础并不巩固,仍然有很多不确定性,时不时还有一些许多人意料之外的事件发生,因此,“从非常规的政策中退出,回归到常规型的经济政策,时机选择需要非常慎重,这里也包括人民币汇率政策。”
对于人民币汇率政治化问题,周小川认为,中国是根据自己的国情,充分参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所提出的概念和规范来选择汇率机制。他表示,不赞成将汇率问题政治化,各方应根据G20匹兹堡峰会上达成的可持续和平衡增长共识框架进行讨论和协商。
货币政策高度关注通胀
周小川今日重申,中国仍将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高度关注通货膨胀和其他经济指标的变化,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防止通货膨胀两者之间进行权衡,但“权衡是很复杂的,很难在年初就把全年可能发生的所有事情和指标变化都准确预测”。
专家料人民币小幅逐步升值
对于周小川“非常规政策迟早退出”的言论,有分析指将有机会引发市场对人民币展开新一轮升值的预期。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金融系主任李稻葵则表示,人民币不大可能一次性升值,但会小幅逐步地升值。小幅逐步升值是指年内人民币兑美元的升值幅度不超过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