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闫冰竹:
信贷结构直接影响经济结构,商业银行要充分发挥信贷资金引导资源配置的关键作用,将资金投向国家鼓励发展的产业和行业
如何持续优化银行信贷结构,进一步发挥金融服务经济的核心作用,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是全国政协委员、北京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闫冰竹一直关注的问题。
“银行业应当意识到,信贷结构比信贷规模更重要。”闫冰竹委员说,2009年,我国银行业新增人民币信贷规模达9.59万亿元,创历史新高。今年1月份仅前两周,全国新增贷款规模就超过1万亿元。应当说,信贷规模的高速增长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经济率先回升向好。
“但是,在信贷规模高速增长的同时,我们也应当高度关注信贷结构的调整和优化。”闫冰竹委员说,信贷结构直接影响经济结构,信贷结构失衡,往往会导致某些行业过度“膨胀”、薄弱环节越发“消瘦”,将进一步加剧经济结构失衡。当前,部分产业资金支持不足和部分产业产能过剩并存,大型企业流动性充裕、中小企业融资难并存,应当更加重视优化信贷结构。
“商业银行必须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战略高度,充分发挥信贷资金引导资源配置的关键作用,将资金投向国家鼓励发展的产业和行业,为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持续增长做出积极贡献。”闫冰竹委员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