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财经评论 >> 正文内容

“新常态”或成未来执政主旋律

来源:中国网    作者:观点中国    发布时间:2014年12月16日

  12月9日至1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外媒以此为观察窗口,分析中国2014年经济发展情况,预测2015年经济发展趋势及政策走向,相关分析评论摘编如下:

  习主席讲话提出发展目标路透社12月11日报道: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9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分析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总结2014年经济工作,提出2015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

  英国广播公司网站12月11日报道: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在中国最高级别的经济工作会议上讲话并提出2015年中国经济发展目标。会议提出2015年中央要推出第十三个五年计划的规划建议。每年年底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政府对中国目前经济形势和来年宏观经济政策判断的最权威解读。

  总结2014年经济运行情况路透社12月11日报道:11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中国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经济下行压力较大,部分经济风险显现;但经济风险总体可控,2014年全年主要目标和任务可望较好完成。会议指出,中国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经济结构调整出现积极变化,深化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但化解以高杠杆和泡沫化为主要特征的各类风险将持续一段时间。

  美国《华尔街日报》12月11日报道:领导人在结束为期3天的中央经济会议后发表讲话称,2014年主要目标和任务可望较好完成。

  承诺进一步推进市场化改革美联社12月11日报道:中国领导人11日阐明他们决心主动适应经济增速放缓的新常态,部署了2015年的经济工作任务,并承诺为穷人提供帮助,推动以市场为导向的各项改革。分析人士表示,只要中国经济增长能创造足够多的新增就业岗位,避免失业率大幅上升和可能引发的骚乱,中国领导人就会适应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分析人士预计,未来一年改革的重点将是减少包括钢铁在内的一些行业的产能过剩,彻底改革能源政策,以促进资源节约利用。

  香港《都市日报》12月10日报道:标志性的改革措施会陆续出台,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彭森表示,未来一年将踏入改革的重中之重,即完善市场体制。

  “新常态”或成未来执政主旋律路透社12月11日报道:引领中国平稳应对新常态或许是本届政府未来执政主旋律。11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新常态的九个特征作了明确表述,而前提仍是要确保经济稳增长。中国国家信息中心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牛犁认为,对新常态的认识也意味着本届政府未来执政的主要思路都会围绕新常态进行,类似以往中国的“科学发展观”、“三个代表”等等。

  《香港经济日报》12月11日报道:会议指出,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新加坡《联合早报》12月12日报道:在中国经济仍然面临明显下行压力的背景下,会议将2015年的宏观政策取向继续定调为“稳中求进”,但也强调“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要性。

  政策将坚持稳中求进主基调路透社12月11日报道:对于2015年的政策选择,会议维持稳中求进主基调,但强调积极财政政策更有力度,意味着财政增支减收空间扩大,包括减税和赤字规模将会增加;而稳健货币政策更注重松紧适度,也意味着减缓经济下行压力,货币松动可能加大,降息降准皆有可能。

  美国《华尔街日报》12月11日报道:中国高层领导人称,中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需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主动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领导人承诺进一步推进市场化改革,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不过领导人并未透露2015年经济增长目标。

  《香港经济日报》12月11日报道:分析指出,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意味着政府承认潜在增速有所放缓,特别是考虑到政府在增长和通胀率之外更加重视其他因素,这种经济增速放缓应该以一种受控且渐进的方式展开,而非骤然大幅减速。

  “新常态”彰显经济新趋势法新社12月9日报道:出席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决策者们根据经济发展新常态部署2015年经济工作。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等高层领导人常常提到新常态,他们正试图让中国日益富裕的消费者代替投资和出口,成为经济增长的中心。

  《香港经济日报》12月9日报道:知情人士表示,尽管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2014年第三季度GDP增长率仅为7.3%。但不仅这一增长速度还处于合理区间,更由于内地经济增长进入新常态,彰显了经济的新趋势、新变化和新亮点。

分享:

来源:中国网

责任编辑:谢欢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金共赢(赣州)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金资讯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