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财经评论 >> 正文内容

扶贫日与iPhone6上市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顾仲阳    发布时间:2014年10月20日

  我国社会资源投入扶贫的总量与经济社会发展、民众财富水平不相匹配,很重要的原因是缺少有公信力的服务机构和服务平台,以及引导、鼓励政策还不够给力

  10月17日是我国首个国家“扶贫日”;当天,中国大陆的不少“果粉”也买到了期盼已久的iPhone6手机。

  这两个新闻事件放在一起,耐人寻味。按照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2010年不变价)的扶贫标准,2013年我国对应的贫困线为2736元。“贵族手机”iPhone6的售价大体上是贫困线标准的2倍,而去年我国iPhone手机销售量已突破4000万部。

  这样的“落差”折射出我国不平衡的发展现实:一方面,国家统计局统计显示,去年全国城镇居民收入最高的20%群体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6389元,规模约为1.5亿人。另一方面,我国还有8246万贫困人口,扶贫开发、共同富裕任重道远。

  这种“落差”自然会让人想到,应该动员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富。这也符合我国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方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扶贫已初步形成了以定点扶贫、东西扶贫协作、军队和武警部队扶贫为引领的基本框架,在减贫事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整体而言,还有很大潜力可挖。

  比如,我国居民人均存款已超过4万元,我们身边愿意参与扶贫的人包括“果粉”越来越多,但实际上我国社会资源投入扶贫的总量与经济社会发展、民众财富水平不相匹配。2011年全社会慈善捐赠总额817亿元,仅占GDP比重的0.17%,其中个人捐赠额占比不到20%,而在美国这一比例高达75%。

  其实,扶贫济困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潜力与现实之间有差距,很重要的原因是缺少有公信力的服务机构和服务平台,以及引导、鼓励政策还不够给力。

  经过近几年比较严重的信任危机,公益组织迫切需要以自己的规范运作、公开透明等实际行动赢得公众的信任与支持。政府也应加强引导,搞好服务,有力监管,协助公益组织动员更多力量,调动更多资源,更好地参与扶贫开发。

  企业在资金、技术、市场、管理等方面优势明显,他们捐资助贫尤其是到贫困地区投资兴业,能对贫困群众脱贫发挥很好的辐射带动作用。让更多企业愿意扶贫,除了引导它们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还需强化经济利益的驱动。已出台的企业扶贫捐赠税前扣除、市场主体到贫困地区投资兴业等相关支持政策有待全面落实,在此基础上还需进一步创新完善相关鼓励政策。

  减贫需要最广泛的社会参与,期待你我共同出力。

分享: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谢欢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金共赢(赣州)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金资讯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