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财经评论 >> 正文内容

刘津:对老建筑应有敬畏感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4年10月16日

  新与旧的关系并非只有淘汰、取代、消灭这样的可能性。重视历史人文并非只是面对过去,它还兼有面向未来的意义。如果没有了对历史人文价值的珍爱和眷恋,轰轰烈烈的建设又有多大意义呢

  据报道,为了保住校龄近140年的北京市级文物丁香胡同小学(现为北京市汇文第一小学),北京站至北京西站地下直径线接入方式进行了变更,该线路北京站将由原设计的全贯通式改建为半贯通式,尽可能远离教学楼。

  随着时代变化,很多昔日的繁华盛景如今只留下一个名称。有位外国人曾说:“北京如果想变成纽约,100年就可以;但要把纽约变成北京,1000年也做不到。”保护文物单位的意义,不仅在于保留下了丁香胡同小学,也展示了相关建设单位的社会责任感。修改设计规划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小事,体现出对历史文明的敬畏,以及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些历史追忆的长远考虑。

  一个民族是需要人文传承的。从北大花神庙变成“许愿墙”,到民国建筑南京金陵台、妙高台一夜之间被开发商夷为平地,再到5座先秦古墓被广州地铁六号线施工方以钩机挖毁。一段时期以来,文物古迹被损毁之事层出不穷,致使一些城市个性丢失、文化断裂、品位低下、形象相似,得到了不断增长的GDP,却失去了人们心灵的故乡。

  有些人常常把文物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对立起来,宣称城市要发展、社会要进步,淘汰旧的事物是必然的,老城市要变为新城市也是必然的。但从逻辑上说,新与旧的关系并非只有淘汰、取代、消灭这样的可能性。人们重视历史人文并非只是面对过去,它还兼有面向未来的意义。每一处文物古迹都记录着一段独一无二的历史,对其保护、传承、敬畏就是对过去的肯定,以及对现在的充实和对未来的自信。如果没有了对历史人文价值的珍爱和眷恋,那么轰轰烈烈的建设又有多大意义呢?(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刘津)

分享: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谢欢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金共赢(赣州)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金资讯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