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财经评论 >> 正文内容

邹翔:新媒体传播应公正客观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4年10月09日

  《经济日报》近日刊发了名为《新媒体时代,更应珍视话语权》的评论,看完之后发人深省。的确,随着微信、微博等新兴媒体手段的蓬勃发展,社交网络已逐渐成为获取新闻的新途径。有人说这是“草根”的盛宴,因为普通民众如今也能够掌握话语权,随时随地发出自己的声音。

  正如一枚硬币有两面,新兴媒体在为人们提供随时发表观点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道德风险。例如之前曾发生多次的“人肉搜索”,即使后来发现是谣传也往往于事无补,甚至出现了受害者不堪舆论重压而自杀的不幸事件。可见,此类现象不仅发生于信息闭塞的时代,也同样可能发生在信息发达的现代。

  以所谓的仇官情绪为例,其与个别党员干部的违法行为和不良做派有关,也与一些人的偏见有关。常可以在网上看到一些跟帖评论,一有政府门前静坐的照片就必定是政府欺压良民,一有城管与小贩发生冲突的报道就必定是城管先打人等,事实却经常让人大跌眼镜。

  一系列社会问题的解决,需要政府敢作敢为和全社会同心协力,例如中央最近对腐败行为的严厉打击就正是得民心之举。新媒体应该恪守客观、公正报道的原则,而不应扮演添油加醋、以讹传讹的角色。公民作为新媒体时代的重要力量,有义务发布和转发真实、客观、全面的信息,至少做到不造谣、不传谣。(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邹翔)

分享: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谢欢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金共赢(赣州)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金资讯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